词条 | 丁香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丁香中国史籍所见西域香料。《诸蕃志》卷下: “丁香出大食、阇婆诸国。其状似丁字,因以名之。能辟口气,郎官咀以奏事。其大者谓之丁香母。丁香母即鸡舌香也。或曰鸡舌香,千年枣实也。” 丁香flos caryophylli祛寒药。出《药性论》。见《安骥集药方》。又名丁子香、鸡舌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的花蕾。除去花梗, 晒干或烘干, 捣碎生用。主产广东。辛,温。入肺、胃、脾、肾经。功能温中降逆,暖肾助阳。主治: ❶内肾积冷, 腰胯疼痛, 与汉防己、当归、茴香、肉桂等配伍, 如丁香散。 丁香dīngxiāng❶妇女的一种耳饰。以金、银、宝石等为之,作成颗粒之状,使用时附缀于耳垂。因造型与丁香装相类,故名。流行于明清时期。通常用于常服。明范濂《云间据目钞》卷二:“耳用珠嵌金丁香,衣用三领窄袖。”《金瓶梅词话》第六十八回:“月娘头上止摆着六根金头簪儿,戴上卧兔儿,也不搽脸,薄施胭霜,淡扫蛾眉,耳边带着两个金丁香儿。”《醒世姻缘传》第六十八回:“一群婆娘……有的在驴子上颠掉 丁香Syringa oblata又名“华北紫丁香”、“紫丁香”。双子叶植物。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株高2~4米,单叶对生,叶片卵圆形。花序顶生或先端腋生;圆锥花序,花紫堇色,芳香,4月上中旬开花。全属30余种,我国产20余种,是华北、西北、东北各省广泛栽培的庭园观赏灌木。丁香喜阳,耐旱、耐寒,一般种类能耐-15℃的低温。在野生状态下,常与忍冬、榛子、胡枝子等混生,开花时节,花朵密生,很远就能看到。河北的雾灵山、东西灵山海拔1400~2000米常见到群落状态生长。9~10月采收蒴果,开裂后取出种子,秋播冷床中,或沙藏后春播,播种苗间苗后次年按40×40移至苗圃。扦插一般在春季,剪取1~2年生枝,长15厘米,有3个节段,直接在苗圃扦插,插后管理,除草、保湿。也可生长季节用半木质化枝扦插。丁香属中还有一年可两次开花的小叶丁香;幼株叶片明显羽裂的花叶丁香;叶片呈羽状复叶,贺兰山特产的羽叶丁香;华北、西北山区的柔毛丁香;花期7~8月,东北山区分布的暴马丁香。还有国外引入的欧洲丁香。人工定向杂交育种,实生苗可分离出许多的优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还培育出许多重瓣丁香新品种。 丁香 丁香为桃金娘科常绿乔木植物丁香的花蕾。主产坦桑尼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我国广东亦有栽培。辛、温。归脾、胃、肾经。有温中降逆,温肾助阳之功。主治下列病证: 丁香early lilac❶Syringa oblata Lindl.,又称紫丁香、华北紫丁香。木樨科,丁香属。落叶灌木,高4~5 m。叶宽卵形,近圆形,宽大于长,宽约4~10 cm,基部心形或截形。圆锥花序;花冠紫色,较萼长,筒长1~1.5 cm;雄蕊2,着生于花冠筒中部或中上部。蒴果椭圆形,稍扁,长约1.5 cm。分布中国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等省区,生于山地或沟谷;朝鲜半岛也有分布。喜光,耐寒,怕涝。种子药用;花可提芳香油。为庭院观赏树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