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丁香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丁香

中国史籍所见西域香料。《诸蕃志》卷下: “丁香出大食、阇婆诸国。其状似丁字,因以名之。能辟口气,郎官咀以奏事。其大者谓之丁香母。丁香母即鸡舌香也。或曰鸡舌香,千年枣实也。”

丁香flos caryophylli

祛寒药。出《药性论》。见《安骥集药方》。又名丁子香、鸡舌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的花蕾。除去花梗, 晒干或烘干, 捣碎生用。主产广东。辛,温。入肺、胃、脾、肾经。功能温中降逆,暖肾助阳。主治: ❶内肾积冷, 腰胯疼痛, 与汉防己、当归、茴香、肉桂等配伍, 如丁香散。
❷胃寒慢草, 呃逆呕吐,与吴茱萸、党参、白术、干姜、甘草配伍。
❸腹痛肠胀, 与木香、陈皮、枳壳、槟榔配伍。
❹肾虚作泻, 与茴香、附子、肉桂等配伍。牛、马10~30克;猪、羊3~6克。为末或煎汤灌服。热证腹痛忌用。畏郁金。本品含挥发性丁香油,主要为丁香油酚(eugenol)、β-石竹烯(β-caryophyllene)和乙酰丁香油酚。丁香为芳香健胃剂,可缓解腹部气胀,增强消化能力,减轻反胃呕吐。其乙醇浸液及丁香油、丁香油酚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及肺炎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结核杆菌、表皮真菌等均有抑制作用。丁香油口服有驱蛔虫作用。

丁香dīngxiāng

❶妇女的一种耳饰。以金、银、宝石等为之,作成颗粒之状,使用时附缀于耳垂。因造型与丁香装相类,故名。流行于明清时期。通常用于常服。明范濂《云间据目钞》卷二:“耳用珠嵌金丁香,衣用三领窄袖。”《金瓶梅词话》第六十八回:“月娘头上止摆着六根金头簪儿,戴上卧兔儿,也不搽脸,薄施胭霜,淡扫蛾眉,耳边带着两个金丁香儿。”《醒世姻缘传》第六十八回:“一群婆娘……有的在驴子上颠掉髻……有的掉了丁香,叫人沿地找寻。”《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第二件是耳上环儿,此乃女子平常日时所戴,爱轻巧的,也少不得戴对丁香儿,那极贫小户人家,没有金的,银的,就是铜锡的,也要买对儿戴着。”清李渔《闲情偶寄》卷三:“饰耳之环,愈小愈佳,或珠一粒,或金银一点,此家常佩戴之物,俗名丁香,肖其形也。”《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只听说金子是件宝贝,镀个冠簪儿啊,丁香儿啊,还得好些钱呢!”
❷指丁香花状的纽扣。清孔尚任《桃花扇·却奁》:“两个在那里交扣丁香,并照菱花,梳洗才完,穿戴未毕。”

丁香Syringa oblata

又名“华北紫丁香”、“紫丁香”。双子叶植物。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株高2~4米,单叶对生,叶片卵圆形。花序顶生或先端腋生;圆锥花序,花紫堇色,芳香,4月上中旬开花。全属30余种,我国产20余种,是华北、西北、东北各省广泛栽培的庭园观赏灌木。丁香喜阳,耐旱、耐寒,一般种类能耐-15℃的低温。在野生状态下,常与忍冬、榛子、胡枝子等混生,开花时节,花朵密生,很远就能看到。河北的雾灵山、东西灵山海拔1400~2000米常见到群落状态生长。9~10月采收蒴果,开裂后取出种子,秋播冷床中,或沙藏后春播,播种苗间苗后次年按40×40移至苗圃。扦插一般在春季,剪取1~2年生枝,长15厘米,有3个节段,直接在苗圃扦插,插后管理,除草、保湿。也可生长季节用半木质化枝扦插。丁香属中还有一年可两次开花的小叶丁香;幼株叶片明显羽裂的花叶丁香;叶片呈羽状复叶,贺兰山特产的羽叶丁香;华北、西北山区的柔毛丁香;花期7~8月,东北山区分布的暴马丁香。还有国外引入的欧洲丁香。人工定向杂交育种,实生苗可分离出许多的优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还培育出许多重瓣丁香新品种。

丁香


丁香

为桃金娘科常绿乔木植物丁香的花蕾。主产坦桑尼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我国广东亦有栽培。辛、温。归脾、胃、肾经。有温中降逆,温肾助阳之功。主治下列病证:
❶胃寒呕逆,脘腹冷痛。单用或与半夏、生姜等相配。
❷肾虚阳萎。本品可温助肾阳,但药力较弱,常与附子、肉桂、巴戟天、淫羊藿等同用。丁香畏郁金,不可与之同用。

丁香early lilac

❶Syringa oblata Lindl.,又称紫丁香、华北紫丁香。木樨科,丁香属。落叶灌木,高4~5 m。叶宽卵形,近圆形,宽大于长,宽约4~10 cm,基部心形或截形。圆锥花序;花冠紫色,较萼长,筒长1~1.5 cm;雄蕊2,着生于花冠筒中部或中上部。蒴果椭圆形,稍扁,长约1.5 cm。分布中国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等省区,生于山地或沟谷;朝鲜半岛也有分布。喜光,耐寒,怕涝。种子药用;花可提芳香油。为庭院观赏树种。
❷Eugenia caryophllata Thunb.,桃金娘科,番樱桃属。常绿乔木。树皮平滑,小枝细,黄褐色。幼叶粉红色;叶对生,有透明油点,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全缘。聚伞式圆锥花序;花萼4齿裂,厚肉质,有油腺;花冠4裂,白色或淡红色;雄蕊多数,4束与花瓣对生;子房下位,2室。浆果红棕色,长椭圆形,有宿存萼片。原产印度尼西亚东部摩鹿加群岛。爪哇、斯里兰卡、赞比亚等地广泛栽培。中国广东引种。性喜温暖潮湿,宜栽培于肥沃砂壤或黏壤土。播种或压条,2年生幼苗移植,5~6年开始开花。花蕾为中药“丁香”原料,辛温,有特异芳香性峻烈味,健胃驱风,补肾,止呃逆、霍乱吐下、腹痛。丁香粉常用于食品香料。丁香精油用于香水、肥皂、牙膏等制品。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7:3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