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室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100 室韦

中国北方古代民族,亦称失韦、失围。北魏时始载于历史,史家一般认为其语言属东胡语言的分支,其族源有鲜卑、乌桓、肃慎、丁零等诸说。长期活动于嫩江、额尔古纳河、黑龙江流域。各部发展不平衡,在隋代有五部:南室韦、北室韦、深末怛室韦、钵室韦和大室韦。南室韦与契丹为邻,有世袭部落首领,分25部,从事原始农业、狩猎业;北室韦分9部,从事渔猎。其余三部生产方式大致同北室韦。在唐代,文献记载其部落由千户至数千户组成,部落首领称为“莫贺咄”,有9部:岭西室韦、山北室韦、黄头室韦、大如者室韦、小如者室韦、婆莴室韦、讷北室韦、骆驼室韦、达木室韦。中唐8世纪以后,室韦在同突厥统治者斗争中强大起来,并以“三十姓达怛”之名出现于文献中。在额尔古纳河畔出现了“蒙兀室韦”,史家认为是蒙古族的直系先民。在辽代,室韦被契丹人征服,把室韦—达怛人改称为“阻卜”,金代与之同。至11—12世纪,室韦—达怛的后裔蒙古,迅速发展,统一了全国建立了元朝,形成了新的蒙古族。

室韦

中国古代民族名。《魏书》记作失韦,《北史》改称室韦。南北朝时,室韦人居住在今内蒙古东北部和嫩江流域。他们以狩猎经济为主,“用角弓,其箭尤长”。畜牧业和农业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有一定地位。夏天固定放牧地点,以便耕种,畜养牛、马、猪,作为主要衣食之源。隋唐时期,室韦人的活动区域东起嫩江东岸附近及今结雅河上中游地区,西至石勒喀河流域,北达外兴安岭南麓,南到今洮儿河流域。这一时期的室韦人还处于典型的原始社会阶段。他们“剡木为犁,不加金刃,人牵以种,不解用牛。”故而收获有限。狩猎业以捕打獐鹿供衣食之需,而其使用的工具仍是“角弓楛矢”。室韦人已用陷阱捕获野兽,已知凿冰下网,“网取鱼鳖”。其北部地区“地广积雪”,故最早使用滑雪工具,“骑木而行”,这对室韦人冬猎提供了方便。室韦人若干家庭组成部落,其首领为莫贺咄。部落“小或千户,大数千户,滨散川谷,逐水草而处,不税敛”。若发现大的野兽群或一部遇敌,“即相啸聚,事毕去,不相臣制。”其酋长“死则子弟代之,嗣绝则择贤豪而立之。”在婚姻方面规定: 两家相许后,男方将新娘抢走,然后送马、牛作聘礼,男女同回女家,待有孕后,女随夫到男方家。丈夫死后女不得再嫁,“以为死人之妻难以共居。”唐贞观三年 (629年),唐设师州于营州,管理室韦、契丹事务。唐于贞元八年(792年)设室韦都督府,委任室韦首领为大都督、都督,将室韦直接纳入唐朝的版图。唐末,中原地区藩镇林立,连年混战,崛起的契丹又频繁征伐室韦,加之室韦西、南部的一些民族或西迁或南迁,这就为室韦的解体、迁徙及重新融入创造了条件。当时向西南迁徙的室韦人被称为达怛,辽时称敌烈,金时称塔塔尔部,后为蒙古兼并。西迁的蒙兀室韦最后到达斡难河(今鄂嫩河)的发源地不儿罕山,在辽朝时被称为萌古,金末时发展为蒙古族。也有不少原室韦部成员后来融入契丹、女真等部族中。

室韦

又作“失韦”。中国古代民族名。东胡后裔。5—10世纪活动在嫩江、黑龙江流域。以游牧、渔猎为主,其中蒙兀室韦成为蒙古族祖先。

室韦

东北古族名。又作失韦。主体属东胡族系。先后活动于今嫩江、额尔古纳河流域及黑龙江中上游。南北朝时期,分布于嫩江流域的室韦部落,其语言与契丹、库莫奚同,营畜牧业,饲养牛、马和猪,兼事渔猎。有的部落还从事原始农业,农作物有粟、麦及穄。冬则城居,夏逐水草。俗爱赤珠,以为妇人之饰。男人索发,妇女束发作叉手髻。葬俗盛行风葬,人死置尸于林树之上。东魏武定二年(544)始遣使朝贡。隋代,分为南室韦、北室韦、钵室韦、深末旦室韦、大室韦五大部。各部酋长称余莫弗瞒咄,死后,由其子弟继立;嗣绝,则选择部落中贤能者立为酋长。其俗丈夫被发,妇人盘发。陆行乘有牛车,渡水则有木筏和皮船。其时,突厥强大,附属之,由突厥派遣官员(称为“吐屯”)统治。唐代,随着唐朝势力北向扩展,各部与中原的联系加强,中原王朝对其了解加深。因而其分布范围扩大,东至黑水靺鞨,西邻突厥,南接契丹,北濒海。分为二十部,即岭西部、山北部、黄头部、大如者部、小如者部、婆莴部、讷北部、骆丹部、乌素固部、移塞没部、塞曷支部、和解部、乌罗护部、那礼部、蒙兀部、落坦部、达姤部、大室韦、东室韦、西室韦等。诸部社会发展不平衡,文化习俗多有差异,有的族属也不一致。唐贞观五年(621),始来朝贡。后来唐朝设室韦都督府统辖之,以各部酋长为都督、将军、郎将等官。辽代,各部先后归附契丹,辽设室韦国王府或室韦节度使等机构统辖。有的后渐与契丹或蒙古融合。

室韦

见“锡伯族”。

室韦

中国古代民族名。又作“失韦”、“失围”。公元5世纪至10世纪主要活动在嫩江、绰尔河、额尔古纳河、黑龙江流域,为东胡后裔。北魏时期开始与中原王朝通贡。突厥统治蒙古高原后,为突厥臣服。隋代分为5大部分:南室韦、北室韦、钵室韦、深未怛室韦、大室韦。唐朝时期,分为20余部,其中一部分为“蒙兀室韦”,是蒙古部先世。每部户数千户、数千户不等。处于典型的原始社会阶段,无君长、臣下之分。首领称为“莫贺咄”,世袭。所操语言是东胡语言的分支,与库莫奚、契丹、豆莫娄相近。以狩猎为主,盛行集体围猎。有农业、牧业、养马业,种植粟、麦、穄,使用人拽木犁。婚姻保留有明显的母权制遗迹:男女必须在丈人家劳动3年才能领回妻子。食肉,穿毛皮,屈木覆皮为屋,坐牛车。到辽代,被契丹贵族征服,成为辽的臣属。

室韦

一称“失韦”。中国古族名。源出东胡。北魏时始见于史,分南室韦、北室韦、钵室韦、深末怛室韦、大室韦五部,分布于嫩江、黑龙江流域,东连靺鞨, 西邻突厥,南接契丹。唐时分二十余部, 其一称“蒙兀室韦”, 为蒙古部先世。每部千户、数千户不等。无君长、臣下之分,首领称“莫贺咄”,其号世袭。语言与库莫奚、契丹、豆莫娄相近。以狩猎为主, 初事牧业、农业、养马牛, 种粟、麦、穄。其俗食肉,衣皮,屈木覆皮为室,乘牛车。部落相聚而居,多至数十百家。自东魏起不断向中原王朝贡献。一度服属突厥。武德、贞观后,归附唐朝,贡使不断, 一些首领由唐授以“都督”、“大都督”之衔。契丹兴起后,部分并入辽,成为属国。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1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