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宪章派文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宪章派文学又称“宪章派诗歌”。第一次无产阶级的文学运动,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英国宪章运动期间。其作家大都是产业工人、手工业者和工人活动家。多以诗歌为主要形式,抨击资产阶级的腐朽残暴,反映工人阶级的生活面貌,宣传无产阶级的理想。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强烈的战斗性和广泛的群众性等特征。诗歌多采用民歌体或圣诗体,语言通俗、节奏明快、形象生动、短小精悍,是社会主义文学的先驱。 宪章派文学是19世纪30~40年代英国宪章运动中诞生的一种文学,直接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服务。宪章运动者为了推动工人运动的开展,除发表演说,还创办刊物,登载宣传该运动的政论、散文、杂文、剧本、小说及文学评论。其中,尤以诗歌成就最高,它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强烈的战斗性和广泛的群众性,并贯穿着国际主义精神。艺术上情感炽烈,格调高昂,语言朴实,民歌色彩浓厚。作者多为产业工人或手工业者。琼斯的《未来之歌》、林顿的《各民族的挽歌》等均为著名诗作。是历史上无产阶级文学的最早经验和实践,对揭露统治阶级的腐败残暴、提高工人群众的思想觉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有时表现出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及宗教迷信意识。 宪章派文学又称宪章派诗歌。兴起于英国19世纪30至40年代。宪章派诗人大都是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自己的诗人。其中著名的工人诗人有琼斯、林顿、麦西等。宪章派诗人创作的作品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无产阶级文学。他们创办了许多报纸与刊物,刊载运动中工人写的诗歌,其内容主要是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和腐朽,反映劳动人民的贫困生活,号召人民起来战斗。因此,他们撰写的诗歌、政论、特写及杂文具有强烈的战斗性、鼓动性和群众性。作品短小精悍、文字通俗易懂,形式多样生动,节奏明快,民间文学的色彩浓郁。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