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全名《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就路易斯·亨·摩尔根的研究成果而作)》。恩格斯写于1884年3—5月。同年10月发表。编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书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为基本线索,分析了人类社会早期发展阶段的历史,揭示了原始公社制度解体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的形成过程,阐明了家庭形式的特点及其演变,国家的起源、本质及其消亡的历史。指出私有制、阶级、国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上出现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随着阶级的消亡,国家也不可避免要消亡。恩格斯把本书的写作看作在某种程度上是执行马克思的“遗言”。列宁指出,这部著作提出了正确观察问题的方法,“是现代社会主义主要著作之一”。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书名。恩格斯著。1884年出版。本书科学地分析了人类早期发展阶段的历史,剖析了氏族制度的产生、发展和衰亡的过程,阐述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起源的实质。指出国家将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消亡而消亡。提出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该书为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第一部著作。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全名《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就路易斯·亨·摩尔根的研究成果而作)》。恩格斯于1884年3月至5月,利用马克思在1880年到1881年间对美国著名民族学家、原始社会历史学家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一书所作的摘要和评述材料,以及恩格斯自己对古代社会研究的成果,写成了这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研究古代社会的著作。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其中较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婚姻家庭问题上的基本观点,驳斥了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和民族学家在此问题上的种种错误观点。恩格斯回顾了人类两性关系的发展,指出从性欲升华为性爱的过程,也就是爱情逐渐形成发展的过程,只有出于爱情的男女性关系才是合乎道德的。论述了爱情(现代性爱)的特征,爱情的新道德标准(应当是专一、排他、忠诚),以及对待恋爱的方式、外貌、经济条件等等。分析了人类婚姻的历史,指出,婚姻及其道德的演变发展,是由生产和交换方式即经济基础所决定的。肯定了一夫一妻制家庭形式的历史进步性,批判了资产阶级曲解和美化一夫一妻制的唯心主义观点及其婚姻家庭的内在矛盾。并预言在未来合理的社会中,真正的一夫一妻制将得以实现,它具有新的道德内容和标准,这就是在男女性道德上实行真正的平等、结婚的充分自由、婚姻必须以爱情为基础、离婚自由、以有无爱情作为对婚姻道德评价的标准。恩格斯认为家庭作为社会细胞形态,是一个能动要素,是人口生产得以实现的形式,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家庭也随之得到发展。他考察了家庭的历史演变,着重研究和考察了一夫一妻制家庭及其道德,指出妇女在家庭中的解放程度,也是衡量家庭道德进步的极重要的标志,随着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一夫一妻制家庭将进一步发展,使男女两性权利完全平等,这就是未来家庭道德的根本原则,它是人类两性关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该书是第一部科学阐述家庭婚姻及其道德产生发展的著作。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全名《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就路易斯·亨·摩尔根的研究成果而作)》。恩格斯写于1884年,同年出版。编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一卷。恩格斯把写作此书看作“在某种程度上是执行”马克思的“遗言”。这部著作根据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大量材料,特别是马克思对摩尔根的《古代社会》所作的详细摘要、批语及论点,用唯物史观原理,系统地揭示了人类社会早期历史发展过程的本质,阐明了人类历史的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相互辩证关系,并指出一定的社会制度受这两种生产制约。书中揭示了人类婚姻家庭的起源和规律,并探讨了人类经过群婚,对偶婚到一夫一妻制家庭的历史过程和各个阶段上的特征。揭示了原始氏族公社解体和私有制产生而逐步进入阶级社会的过程; 分析了阶级社会的一般特征和不同社会经济形态中家庭关系的特点; 阐明了国家的起源及其实质。书中着重指出: 私有制、阶级、国家并不是人类历史上从来就有的,而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上才产生的; 国家是阶级产生后阶级斗争、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压迫的暴力工具; 随着现代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私有制和阶级的消灭是不可避免的,国家也将最终消亡。列宁称这本书是现代社会主义的主要著作之一。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