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语binyu语法学术语,指句子中受动词支配的成分。它表示动词所涉及到的人或事物。在汉语中,宾语一般放在谓语之后,但在古汉语中,在一定条件下,宾语前置(参见“词序”条)。在现代汉语中,若全句是对举的形式,分句的宾语也可以用在谓语之前,如“我上海也到过,天津也到过,广州也到过,几个大城市都到过。” 宾语与谓语之间的语义关系有种种不同情况:❶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这一类宾语最常见),如“我赞美松树。” ❷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如“他发现了新元素。” ❸宾语表示处所,即动作行为的出发点或目的地,如:“我登上了泰山。” ❹宾语表示存现或消灭了的人或事物,如“天空点缀着几颗星星。”“山里又少了几只熊猫。” ❺动词为“是”的宾语,表示和主语有同一关系或隶属关系的人或事物,如:“这壮年汉子便是突击队长。”“他是维吾尔族人。” ❻动词是“象”、“如”、“叫”、“类似”、“等于”、“属于”等时,宾语表示对主语的说明,如“人群象潮水。”“那颗最挺拔的树,叫雪松。” 按照谓语和宾语间的逻辑关系,总结宾语所表示的各种意义,还可以把宾语分为三种类型:第一是受事宾语,即宾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动作的承受者,如:“大家尽情地欣赏这迷人的景色。”第二是施事宾语,即宾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发生者,如:“南边飞来两只大雁。”第三是系事宾语,这种宾语既非动作的承受者,也非动作的发出者,只是对主语起判断或说明的作用。如,“山海关是万里长城东端的起点。”“他已经成了先进生产者。” 可以充当宾语的词有:❶名词,如“我们应该学一点哲学。” ❷代词,如,“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挡我们。” ❸数词和数量词,如,“二加二等于四。”(数词)“世界跳高纪录终于揭开了新的一页。” ❹动词,如,“我们将坚定不移地继续搞改革。” ❺形容词,如,“她喜欢安静。”可以充当宾语的短语有:❶联合短语,如“他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党和人民。”“荔枝蜜的特点是成色纯、养分大。” ❷偏正短语,如,“我们对困难的回答是顽强地斗争。” ❸方位短语,如“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❹“的”字短语,如“他是幸福的。” ❺同位短语,如“1979年,我国到了故乡北京。” ❻动宾短语,如“这些年轻的学生正在学习开拖拉机。” ❼主谓短语,如:“他认为中国人民很有希望。” 当用“给”、“送”、“借”、“欠”、“还”、“问”、“教”等含有交接义的动词充当句子谓语时,可以带两个宾语,一个宾语指人,一个宾语指事物,这便是双宾语。一般说来,指人的宾语靠近谓语,又叫近宾语;指事物的宾语离谓语远一些,这叫远宾语。如“他问了老师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这些年来他一直教我们英语。”这种语言现象在古汉语中就已经出现了。如:“秦王无意偿赵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使奕秋诲二人奕。”(《孟子·告子》)双宾语前的动词如果是“为”字,其结构与现代汉语出入较大,往往容易理解错。如:“不如早为之所。”(《左传·隐公元年》)“为之所”是“给他安排一个地方。”“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赤壁之战》)“为之下”是“给他充当下手”。在理解这样的句子时,注意要把它和以“为之”作介宾短语充当状语的情况区分开。 宾语binyu述宾词组中述语后面的成分。与述语相对。语义上多表示受述语动作行为支配的或与述语动作行为有关涉的事物。能作主语的词、词组一般都能作宾语。宾语按其语法性质分可分为两大类: ❶体词性宾语。大多数宾语都属此类。例如:“热爱祖国”,“读了三本书”,“跟着他”。 ❷谓词性宾语,由谓词性词语充任,例如:“喜欢看电影”,“愿意听他的话”,“希望你快来”。只有少数动词能带谓词性宾语。这些动词包括:“是”,表示心理活动或感知性的动词(如“知道”、“觉得”),表示动作始终的动词(如“开始”、“进行”、“结束”),表示对待、处理等的动词(如“加以”、“予以”)。根据述语所带宾语的数目,可分为单宾语和双宾语。根据宾语与述语的语义关系可分为受事宾语、施事宾语、与事宾语、工具宾语、结果宾语、存现宾语、处所宾语、时间宾语、判断宾语、虚指宾语十类。 宾语Binyu受动词支配的成分,表示动作涉及的人或事物。常作宾语的词和短语有:❶名词,如 “我们热爱和平。” ❷代词,如 “老师表扬了他。” ❸动词,如“他喜欢学习。” ❹形容词,如“我们提倡廉洁。” ❺数词或数量词,如“他得了第一。”“我买一斤。” ❻名词短语,如“水稻的主要产区是长江以南。”“全班同学都是兄弟姐妹。” ❼动词短语,如 “他喜欢在江河中游泳。”“我爱看小说。” ❽形容词短语,如 “他感到很高兴。” “教室里要保持整洁、安静。” ❾主谓短语, 如“他知道时间很宝贵。” ❿复指短语,如“我们要学好语文、数学等各门课程。”有些表示交接关系的动词,如“给”“送”“教”“问”“告诉”等,常常有两个宾语,一个指人,靠近动词,是近宾语,一个指事物,离动词远一些,是远宾语。如 “他教我们语文。”“这件事给我很大启发。”宾语表示各种不同语法意义和语法关系:❶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如 “我们爱集体。” ❷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如“他写了一篇文章。” ❸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如 “他回故乡。” ❹表示存在、出现、消失的人或事物,如 “墙上挂着地图。” ❺表示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如 “我们打一会排球。” ❻表示和主语有同一关系或从属关系的人或事物,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红楼梦》是古典小说。”按照宾语和动词间的语义关系,宾语可分三种类型:❶受事宾语,宾语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如“下山时,我采了一束野菊花。” ❷施事宾语,宾语是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如“昨天来了一个新同学。” ❸系事宾语,宾语表示和主语有同一关系或从属关系, 如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他成了一名歌星”。按照一般的语序,宾语在动词的后面,如果提前了,它的身分就变了,如“我上海去过。”“上海”已不再是宾语。这个句子是一个由主谓短语构成的主谓谓语句。 宾语动词的连带成分,一般放在动词后边,表示动作涉及的人或事物。常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如“买了两本书”中的“两本书”,“找他”中的“他”。 宾语谓语动词后面的连带成分,表示动作、行为所直接支配或直接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宾语和动词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不同的动词与宾语可以有不同的关系。有的宾语是动作行为的发出者,称施动宾语(也称施事宾语),如“来了客人”中的“客人”;有的宾语是动作行为的支配者,称受动宾语(也称受事宾语),如“吃饭”中的“饭”;有的宾语是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称结果宾语,如“造汽车”中的“汽车”;有的是动作行为凭借的工具,称工具宾语,如“盖被子”中的“被子”;有的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称处所宾语,如“去天安门”中的“天安门”;有的表示领有存在的事物,如“他有一支钢笔”中的“一支钢笔”;有的表示主语的类别,如“他是工人”中的“工人”。动词连带的两个宾语称“双宾语”,一般前一个宾语指人,称近宾语;后一个宾语指物,称远宾语。如“我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中的“大家”是近宾语,“好消息”是远宾语。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量词以及除介宾短语以外的短语都可以作宾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