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察合台汗国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察合台汗国蒙古汗国之一。系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所建。初仅统辖从畏兀儿境到河中的草原地区,设汗帐于阿力麻里附近的虎牙思(今新疆巩乃斯)。后实力不断发展,强盛时期辖境东至吐鲁番、罗卜,西到阿姆河,北及塔尔巴哈台,南越兴都库什山。后期汗帐移至中亚地区的*那黑沙不附近。蒙古汗国时期,军政要事听命蒙古大汗。此后,汗国与元朝关系时好时坏。公元1346年,合赞汗为属臣合扎罕所杀,次年汗国分裂,后继诸汗完全成为地方诸侯手中的傀儡。分裂后的汗国为东西两部: 西察合台汗国于1370年为帖木儿帝国所灭;东察合台汗国又行分裂,终为准噶尔部所灭。 察合台汗国原为察合台的封地,后发展成统治中亚地区的蒙古汗国,其疆域最盛时东至吐鲁番、罗布泊,西达阿姆河,北到塔尔巴哈台山,南越兴都库什山。1241年察合台死,原定继承人第二子抹土干西征时战死,便以抹土干第四子合剌旭烈继承汗位。1246年,窝阔台长子贵由继为蒙古第三代大汗,因与察合台第五子也速蒙古哥友善,遂改立其为察合台汗。1248年贵由汗去世后,也速蒙古哥与窝阔台系诸王一起反对拥立拖雷系的蒙哥为大汗。及蒙古哥即蒙古第四代大汗位后,遂派合剌旭烈回国复位。合剌旭烈途中病死,其妻兀鲁忽乃杀也速蒙哥自为监国。1259年蒙哥死,其二弟忽必烈与四弟阿里不哥(时三弟旭烈兀远在波斯)互争汗位,兵连不解。阿里不哥派察合台之孙阿鲁忽去阿力麻里夺取察合台汗国统治权。阿鲁忽从兀鲁忽乃手中夺取汗国权力后,转而支持忽必烈。阿里不哥遂亲率大军,进攻阿鲁忽。阿鲁忽先败后胜,并娶兀鲁忽乃为妻,以稳定其统治。1265年阿鲁忽死,兀鲁忽乃未经大汗忽必烈批准,自立己子木八剌沙为汗。忽必烈于是派抹土干之孙八剌回国承袭汗位。但取得汗位后,即背叛了忽必烈。1269年,八剌与窝阔台之孙海都、术赤后王忙哥帖木儿在答剌速河(塔拉斯河)畔召开忽里台,划分各自势力范围。1271年八剌死,八剌之子笃哇在海都支持下战胜敌手,于1275年即汗位。此后数十年,以海都、笃哇为首的西北诸王,联络东北诸王,与忽必烈为敌。1301年,海都受伤死去,笃哇亦中箭受伤。1303年笃哇遂与海都之子察八儿向元请和。1306年笃哇死,察合台汗国汗位基本上都由其子孙继承。在其子答儿麻失里在位时(1331—1334),曾下令放弃佛教,皈依伊斯兰教。但答儿麻失里不久即为其侄不赞所杀。不赞改变其宗教政策,优待基督教、犹太教。不赞堂弟敝失常驻阿力麻里,罗马教廷派出许多传教士到此传教。察合台汗国东部以畜牧业经济为主,而西部河中地区以农业经济为主,东西两部逐渐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西部河中地区,在巴鲁剌部贵族帖木儿统治下发展为帖木儿帝国。在东部、杜格拉特部贵族布拉吉于1348年在阿克苏拥立秃黑鲁帖木儿为汗,目前学术界称之为东察合台汗国。 察合台汗国原为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后发展成统治中亚的蒙古汗国。疆域最盛时东至吐鲁番,西达阿姆河,北到塔尔巴哈台山,南越兴都库什山。汗国东部以畜牧业经济为主,西部河中地区以农业经济为主,东西两部逐渐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西部河中地区后发展成为帖木儿帝国;东部则于元至正八年(1348)在阿克苏拥立秃黑鲁·帖木儿为汗,学术界称之为东察合台汗国。 察合台汗国蒙古四大汗国之一。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成吉思汗二十年(1225)西征蒙古军东还后所封。领有西辽旧地,包括天山南北路及阿母河(今阿姆河)、忽章河(今锡尔河)之间的地区。初建都阿力麻里(今新疆霍城县水定镇西北)。其系后王笃哇与窝阔台系后王海都联合,屡与元朝大汗军队争战,终世祖一朝未断, 至大德七年(1303)始与海都子察八儿归服大汗。十年笃哇败察八儿,尽收海都生前所占察合台封地。至大三年(1310)笃哇子怯伯再破察八儿,并窝阔台封地。居民从事农业、畜牧业,信伊斯兰教、喇嘛教。后分裂为东西两部,东部复分裂为若干小国, 汗权旁落。十四世纪中叶图克鲁黑帖木儿即位后,削夺藩镇权柄,汗权一度有所恢复。至正二十二年(1362)合不勒沙袭位后, 诸藩王益跋扈, 汗空有其名。明洪武三年(1370),为帖木儿帝国所灭。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