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对位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对位复调的近义词,源于拉丁文,直译是“点对点”。它是中古时代欧洲宗教音乐家创用的名词,指具有独立意义而又彼此谐和的不同旋律的结合。以时代和风格划分,文艺复兴时期及其以前的声乐复调音乐被称为“严格对位”。巴罗克时期以及古典、浪漫主义时期的复调音乐被称为“自由对位”。“现代对位”一般是指20世纪的线条对位。对位写作的技法称为“对位法”。18世纪奥地利作曲家、理论家J.J.福克斯(J.J.Fux 1660—1741)在他的理论名著《到诗国之路》中第一次建立起完整的“对位法”技术体系。它在以往的对位法基础上,通过全音符对全音符、全音符对二分音符、全音符对四分音符、切分音、混合节奏这5个步骤的严格训练,循序渐进地解决对位写作中的基本技术问题。由于这个体系所具有的理论价值和形式上的简明扼要,历来被各国音乐家们作为对位写作训练的基本教材。 对位见“邻位”。 对位复调音乐的写作技法,指2个或2个以上独立声部在和谐织体中的结合。分为2种(单对位、复对位)。始于9世纪,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达到顶峰。18世纪富克斯把严格对位归纳为5类:1个全音符对1个全音符;2个2分音符对1个全音符;4个4分音符对1个全音符;2分音符的切分节奏对1个全音符;混合节奏与1个全音符相对。19世纪出现教科书,20世纪初库特提出线条对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