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封神演义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封神演义

明许仲琳(一说陆西星)的幻化神魔长篇小说。全书20卷100回。小说叙周武王伐纣的故事,从商纣王七年写起,到姜子牙归国封神,武王封列国诸侯结束。书中以商的衰落和西周的兴起为主线,把商末的诸多矛盾与神异幻化故事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部既有历史依据,又充满神奇色彩的小说。作者暴露了商纣王的残暴、荒淫、昏庸,歌颂了姜子牙的足智多谋。将周灭商的过程神奇化、宗教化。在描写战争时,有程式化之嫌。

封神演义

长篇小说。明许仲琳撰。 一百回。明舒载阳刊本《封神演义》卷二题“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仲琳,南直隶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人。生平事迹不详。一说为明陆西星撰。西星南直隶兴化县人。诸生。著有《南华经副墨》、《方壶外史》等。全书根据《武王伐纣平话》,参照有关古籍和传说故事敷衍而成。叙述商末政治纷乱及武王伐商的历史故事。全书以纣王进香,题诗渎神,女娲命三妖惑纣为楔子,铺叙纣王、妲己荒淫暴虐之罪行,以及姜子牙晚年知遇、西伯侯脱祸归周,武王起兵伐纣等事件,着重描写商周之战的曲折过程。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分封诸侯作结。小说力揭纣王的荒淫残暴,赞扬周文王、周武王的宽惠爱民,号召诸侯“吊民伐罪”。哪吒剔骨还肉、黄飞虎反商归周等情节,亦具有一定的叛逆精神。对纣王沉湎酒色、不理朝政、随意诛杀大臣等描写,曲折地反映了明代后期的腐败政治和黑暗现实。在艺术上发挥神话传说善于想象和夸张的特长,情节离奇,曲折生动。人物描写也有一定成就。明清以后在民间流传很广。但全书充斥大量神怪斗法描写,宣扬“儒道释”三教合一思想,宣扬“劫数”、天命等宗教迷信观念,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有明金阊舒载阳刊本, 日本内阁文库藏。清覆明本,别题《封神传》。蔚文堂覆明本,别题《商周列国全传》。以上二本均载长洲周之标君建序。四雪草堂原刊本,首康熙乙亥(1695)年褚人获序。今唯周之标序本及褚人获序本通行。 解放后有人民文学出版社标点本。

315 封神演义

长篇神魔小说,明代许仲琳作。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借商、周易代的故事,揭露暴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要求。全书共100回,从纣王进香渎神写起,以纣王自焚、姜子牙封神、周武王分封列国告终。在商、周交战时,神怪迭出,双方各有所助,互有死伤,充满神异色彩。鲁迅先生指出,该书“似志在于演史,而侈谈神怪,什九虚造,实不过假商周之争,自写幻想”。现存最早的本子是明代舒载阳刊本,20卷100回,别题《武王伐纣外史》。

《封神演义》fengshen yanyi

明代长篇小说,作者许仲琳,一说陆西星。成书于明穆宗隆庆至明神宗万历年间。现存最早本子为明代舒载阳刊本,20卷100回,别题《武王伐纣外史》。
《封神演义》是作者以宋元讲史话本《武王伐纣平话》为基础,博采民间传说,虚构演绎而成的长篇神魔小说。中心内容是描写商周斗争的曲折过程,其中羼杂了一些荒诞不经的神魔情节。小说历叙纣王荒淫暴虐的恶行,以及姜子牙晚年知遇,佐周克商、西伯侯脱祸归周、武王起兵反商诸事。阐教助周,截教助纣,各逞法术,互有伤亡,终于阐教战胜了截教。纣王自焚,武王克商,姜子牙祭坛封神,周武王分封列国。小说通过神魔斗法的描写宣扬了“成汤气数已尽,周室当兴”这一命定的主题,以及“三教合一”的思想。另外,也假借历史事件,托古讽今,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小说中纣王的暴虐不仁,曲折地反映了明中叶以后,厂卫横行,民不聊生的残暴政治现实。
小说在艺术上也很有特点,想象丰富奇特,有些情节比较曲折生动,并塑造了几个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如哪吒、妲己等,给人以较深的印象。但书中大多数人物缺乏鲜明的性格特征,许多场面的描写流于程式化。
《封神演义》有明刻本,但国内已无存。清初有周之标序本、褚人获序本及四雪草堂本刊行。今有人民文学出版社标点通行本。

封神演义

明代长篇小说,作者许仲琳,一说陆西星。成书于明穆宗隆庆至明神宗万历年间。现存最早本子为明代舒载阳刊本,二十卷一百回,别题《武王伐纣外史》。该书是作者以宋元讲史话本《武王伐纣平话》为基础,博采民间传说,虚构演绎而成的长篇神魔小说。其内容是描写商周斗争的曲折过程,其中羼杂了一些荒诞不经的神魔情节。

《封神演义》Fengshen yanyi

这是明代一部重要的长篇神话小说,一百回,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关于作者,明万历年间苏州舒载阳刻本题作“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当是。此书以《武王伐纣平话》为主,参考古籍和其它各种传说敷演而成。全书一开始就写纣王无道,炮烙忠臣,杀妻弃子,挖趸盆,修“鹿台”,设置酒池肉林,残害生灵;而且刚愎自用,宠用奸佞之徒,终于失去民心。相反文王却广施仁政,“不肆干戈,不行杀伐”。最后武王顺应民心,会合诸侯,终于大败商纣。作品重点在于表现以纣王为代表的暴政和以武王为代表的仁政之间的尖锐矛盾。对于武王的仁政,作者给予热情的歌颂;而对纣王的暴政,则给以无情的揭露和坚决的批判。但这些描写,又都不是随意虚构的。如果结合明代的社会现实来看,则知作者是在以纣王影射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而武王的仁政,则不过是作者的理想而已。然而全书最大的缺陷就在于将尘世间的社会问题和天上的神仙妖异揉和在一起来写。本来商周之间的矛盾是一个尖锐的社会矛盾,作者却把它写成了一个无谓的神仙妖异之间的争斗,好像一切都是天意。这就彻底否定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最后陷入到唯心主义的天命论中。此书在写作上吸取了许多民间传说的优秀成分,创造了一系列优美动人的神话形象和情节,如哪吒的风火轮和三头六臂,雷震子的肉翅,以及千里眼、顺风耳、土行孙的种种特异功能,二郎杨戬变化无穷的本领等,都使读者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引起丰富的联想。这也正是本书的精华所在。此书以清初的四雪草堂刊本较为完善。解放后,作家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均有排印本,较为流行。

《封神演义》

明代长篇神魔小说。作者许仲琳。全书100回,是在宋元讲史话本 《武王伐纣平话》基础上,博采民间有关殷周斗争的传说敷演而成的。小说前30回写纣王暴虐荒淫,周文王访贤才得到姜子牙辅佐伐纣;后70回写商周战争,纣王最后失败自焚,武王分封列国和姜子牙封神。作品猛烈抨击了封建暴君的统治及其种种倒行逆施,表达了人民对暴政的痛恨和对仁政的向往。书中宣传的 “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历史观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哪吒剔骨还肉、黄飞虎反商归殷等情节也进一步强调了 “不得不反” 的叛逆精神。这显然与封建伦理规定的君臣、父子关系相背离,具有进步意义。但是,小说宣传了天命观,带有浓厚的宿命观念和迷信色彩,还宣扬了女人是祸水的错误思想。《封神演义》在艺术上有 一定特色。它发挥神话传说善于想像夸张的特长,赋予各类人物以独特的形貌和奇异的仙术道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小说在人物描绘上有 一定成就,如妲己的阴险残忍、杨戬的机谋果敢、闻仲的耿直愚忠等等,都写出了一定的性格。小说一些情节也较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如哪吒闹海一节。小说在艺术上的缺点表现在多数人物性格不鲜明、铺叙故事重复雷同、情节发展不够严谨等方面。

封神演义

长篇小说。明刻本称“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一说陆西星作。所写为殷周斗争故事,宣扬惩伐暴君,末以姜子牙封神和周武王分封诸侯作结。人物情节均出自幻想,并不合于史实。想象丰富,夸张奇特,颇能吸引读者。至其思想根柢,鲁迅以为“则方士之见”(《中国小说史略》)。有作家出版社1955年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本。

封神演义

长篇小说。又称《封神传》。100回。作者一说许仲琳编辑,一说为陆西星作。是在宋元讲史话本《武王伐纣评话》的基础上,博采民间传说加以虚构而演绎成的一部大作。此书演述周武王伐纣、姜太公封神事。作品借神魔斗法的故事,以幻想化的形式反映了商周时代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斗争。作品通过描写纣王设炮烙、造虿盆、剖孕妇、敲骨髓等情节,批判纣王残暴不仁。作者把武王伐纣处理为“以臣伐君”、“以下伐上”的“灭独夫”之举,以“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号召“吊民伐罪”,具有一定进步意义。但作品宣扬“三教合一”思想和“女祸”思想,全书贯穿浓厚的宿命论,封建糟粕较多,且情节有雷同现象,人物性格不够突出,语言平板拖沓。明清时版本较多。现有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

封神演义

明许仲琳撰。许仲琳字不详,号钟山逸叟,南直隶应天府(今南京市)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不详。关于作者,清梁章炬《浪迹续谈》(六)载:“林樾亭先生尝与余谈,《封神传》一书是前明一名宿所撰。”从本书的文笔及对于历史掌故的运用方式来看,此说也不无道理。现在通行的版本题许仲琳撰,是根据明万历舒载阳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卷二题记:“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另外,《曲海总目提要》记明人陆西星作,可备一说。《封神演义》又名《封神传》,全书一百回,是在宋元讲史话本《武王伐纣平话》的基础上,博采民间神话传说,虚构演绎而成的一部长篇神魔小说。内容以纣王进香,题诗渎神,于是女娲命三妖惑纣助周为楔子,历叙纣王、妲己荒淫暴虐恶行,及姜子牙晚年知遇,西伯侯脱祸归周,武王起兵反商诸事,中心描写商周之战的曲折过程。其间神怪迭出,参有匡助。助周者为阐教,有道、释两家,助纣者有截教。双方各逞法术,互有死伤,截教终败。最后纣王自焚,武王克商,而以姜子牙祭坛封神,周武王分封列国告终。《封神演义》通过富于神话色彩的描写表现了商周的斗争。它以仁慈爱民的武王和他的丞相姜子牙为首的周,以暴虐无道的纣王为代表的商,构成了斗争的双方。作者把这写成一种正义的力量和非正义的力量之间的斗争,显示了鲜明的思想倾向。在历史上,商和周是两个不同的部族。《封神演义》却把他们写成了君臣的关系,并且强调武王伐纣的事业是“以臣伐君”,“以下伐上”,是“灭独夫”。书中宣传的“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历史观是有其进步意义的。对哪咤剔骨还肉,黄飞虎反商归周等事件的描写,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伦理思想,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在艺术手法上,《封神演义》也颇有特色。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力,赋予各类人物以奇形怪状的容貌和特异的技能,如杨任的眼睛、雷震子的肉翅。哪吒的三头六臂,土行孙的土遁术、杨戬的七十二变化等,无不描写得引人入胜。在人物性格的刻划方面,如姜子牙的忠厚、懦弱,妲己的狡猾、残忍,闻仲的耿直愚忠,黄天化的暴躁如火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它在展开情节、铺叙故事、抒写幻想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艺术成就。但是《封神演义》糟粕较多,全书被所谓“成汤气数已尽,周室天命当兴”的天命观所笼罩,每个参加商周之争的人都不过是来“完天地之劫数,成气运之迁移”,阵亡以后都是“一道神灵进封神台去了。”模糊了正义与非正义的界限。此外,作者还一再宣扬“三教合一”和“女人是祸水”等封建观点。艺术上忽略了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因而大多数人物的性格不够突出。有的地方千篇一律,公式化,情节的发展上也有些漏洞。据传作者创作此书有“欲与《西游记》、《水浒传》鼎立而三”之意,实则难以与其匹敌。《封神演义》自明清以来,在我国民间流传很广,有许多地方戏的剧目、曲艺的唱本、说书的平话,皆取材于它。哪咤、姜子牙、妲己的故事也几乎家喻户晓,足见其影响之大。《封神演义》的版本较多,主要有明全阊舒载阳刊本;清复明本,别题《封神传》;蔚文堂复明刊本,别题《商周列国全传》;四雪草堂订正本;康熙四十三年序善成堂藏板本;乾隆四十七年茂选楼刊本等。1955年作家出版社排印本,以清初四雪堂刊本排印,用广百宋斋石印本、蔚文堂本、德聚堂本等校勘。197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本又据以重印。

《封神演义》

明代长篇小说。或谓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或谓明道士陆长庚所作,约在隆庆、万历年间(1567~1619)成书。作者以宋元话本《武王伐纣平话》为蓝本,博采民间传说,通过艺术虚构,演绎而成此长篇神魔小说。全书100回,以充满神话色彩的描写叙述殷周斗争的历史,具有抨击暴政、批判封建伦理观念的进步思想倾向,但也搅杂着浓重的宿命论、女人为“祸水”等落后思想。书中塑造了一些较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如具有反抗精神的哪吒、阴狠狡诈的妲己、荒淫暴虐的纣王等,但大部分人物流于概念化公式化。关于神魔斗法的描述,显示了作者浪漫不羁的想象力,而故事情节的荒疏和漏洞则表明作者生活根基的贫弱。此书虽可在小说发展史上占有一隅之地,但成就远在《西游记》和《水浒传》之下。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7:3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