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射鹰楼诗话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射鹰楼诗话文论。清林昌彝撰。二十四卷。昌彝字惠常,侯官(今属福建)人。道光进士。有《小石渠阁文集》。“射鹰”,即“射英”谐音。意即射击英帝国主义。故前两卷全为搜集魏源、林则徐、张维屏、朱琦、孙鼎臣等爱国诗人的作品,广泛反映了鸦片战争史实,作者评论中充满爱国主义精神。论及有清一代诗人约四百人,诗歌两千余首,特重乡梓福建诗人作品。林氏论诗强调要有现实主义内容,“须有命意,而后讲性情风格”,“贵在抱负,方为大家”。主张诗歌发挥“裨益经济,关系运会”作用。在艺术风格上,反对模拟古人,独尚一格之偏见,主张“诸品”齐放,即提倡多样化风格。林氏论诗观点反映出清中叶之后的进步文艺思潮。有咸丰元年(1851)家刻本。 射鹰楼诗话诗话。二十四卷。清林昌彝撰。林昌彝(约1854年前后在世),字惠常,号芗溪。福建侯官人。道光十九年(1839)举人。精于三礼之学,由此贯通群经。所作古诗文,雄厚渊深,时人比之为顾炎武、朱彝尊。关心时政,与魏源为挚友,与同乡林则徐交情极深。林氏所著《平夷十六策》及《破逆志》四卷,深受魏源、林则徐称许。林则徐在粤东五围英兵,三夺英船,其中两次英船退出外港,不敢对阵,即用林昌彝兵法。(见《清史列传》卷七十三)林氏虽然六次上京考试,皆未能中进士,然终身忧患国事,大声疾呼抗英御侮,是晚清主战派的有影响的人物。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