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小乘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小乘

梵文Hinayana(希那衍那)的意译。即小乘佛教。公元1世纪形成的大乘佛教对主张自我解脱的教派的贬称。后为学术界沿用,但无褒贬之义。教义理论上,一般只否定“人我”的实在性(“我空法有”);修习实践上,着重“三十七道品”的宗教道德修养。追求“灰身灭智”的阿罗汉果,视释迦牟尼为教主。主要经典有《阿含经》等。现流行于南亚、东南亚各国,自称“上座部佛教”。参见“大乘”。

小乘

亦称“小乘佛教”。小乘,梵文Hinayana的意译,意译“希那衍那”,“希那”,意为“小”;“衍”意为“乘”。小是对大而言。一二世纪大乘佛教产生后,认为自己的教法最胜,故自称“大乘”,而将坚持原有教义,主张自利或自度的教派,称为“小乘”。小乘佛教把证得阿罗汉果为最高目标,只否定人我的实在性,非难大乘是“非佛所说”。小乘主要经典有“四阿含经”、“五部律”、“六足一身”和《大毗婆沙论》等。现主要流传于斯里兰卡、泰国、缅甸、柬埔寨、老挝等南亚、东南亚国家,属于南传佛教。自称“上座部佛教”,不接受“小乘”称号。在中国等北传佛教地区开始也曾有小乘流传,但影响远不及大乘。在中国云南傣族、布朗族等居住地区有小乘流传。

小乘

即小乘佛教,佛教重要派别。主要指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以自利(达到自已解脱)并修罗汉果为最终目的。此称是大乘佛教对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的泛称,学术界亦沿用此称。又因该派首先传至斯里兰卡,又在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南亚、东亚各国传播,故又有南传佛教之称。其自称为“上座部佛教”,不接受“小乘”之称。公元十世纪末,由缅甸传入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十五世纪中叶,在云南西南部广为流传,并形成政教合一制,傣、布朗、德昂、阿昌等民族均广泛信奉此派。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5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