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小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小人商周时期的平民阶层。亦称王人。他们的地位虽比奴隶高些,但也是奴隶主贵族统治、剥削的对象。他们大约自己占有或从奴隶主国家领得一定数量的土地,自己耕种,向国家缴纳一定的贡物,承担一定的兵役徭役等。他们是从贵族中分化出来的,身份介于奴隶主与奴隶中间。春秋以后,“小人”和“君子”逐渐成为 “无德者” 和 “有德者” 的称谓。《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小人❶西周时对被统治的生产者的一种称谓。《书·无逸》:“相小人,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 小人Xiaoren儒家所谓道德品质低劣之人,与君子相对。其原意指受君子指使的非在位者,后来逐渐转化成一种道德人格的概念。孔子对“小人”有许多界说:小人爱结党营私,“小而比而不周”(《论语·为政》)“忠信为周,阿党为比。”(同上);不讲仁义,重利贪财,徇私枉法, 不信不诚 “小人喻于利”、“小人怀惠”( 《论语·里仁》) “小人常戚戚”; ( 《论语·述而》)小人目光短浅, 不讲原则、盲目附和、缺乏独立人格,“小人周而不和”(《论语 ·子路》);小人不敢承担责任,而把错误推给他人,“小人求诸之”(《论语·卫灵公》);少知少学,不修身诚己,不明是非,不知礼节,不知天高地厚而“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论语·季氏》)等等, 表现了孔子对小人的极大蔑视。 小人古代对被统治者的一种称谓。春秋时统指生产劳动者。与“君子”相对。春秋末年后,渐成为儒家对“无德者”的称呼。参见“君子”。 小人常与君子对举。❶被统治者、劳动者。《国语·鲁语上》:“君子务治,小人务力。”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