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小昭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小昭寺藏传佛教寺院。在今西藏拉萨市北。公元7世纪中叶,由文成公主督饬藏汉工匠修建。寺坐西向东。据《西藏志》和《卫藏通志》解释,“唐公主悲思帝乡,故东向其门”。殿高三层,上覆金顶,形式仿汉族寺庙。后几经焚毁,又几经重修,成了藏式建筑。殿内原供奉文成公主由长安带到吐蕃的觉卧佛像。相传后金城公主将此像移至大昭寺,此处改供尼泊尔尺尊公主带来的不动金刚佛像,即释迦牟尼八岁时等身像。寺内绘有很多壁画。15世纪后,增建举堆扎仓,即格鲁派密宗经学院之一。后来,该建筑又被毁坏。今已重修。 小昭寺位于大昭寺北面约500米处,为西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拉萨名胜之一,通常与大昭寺连称“拉萨二昭”而驰名于世。小昭寺始建于唐代,与大昭寺同期建成,7世纪中叶由文成公主督饬藏汉族工匠建造,是深受藏族人民敬仰的一座古寺。 小昭寺藏传佛寺。在西藏拉萨市北城区。建于公元7世纪中叶,是由文成公主带去的汉族工匠和藏族人民共建的。寺坐西向东,原来是按唐代内地佛寺建造的,几经焚毁,后依藏传佛寺重修。寺中壁画甚多。正殿高三层,上建金顶,供奉尼泊尔墀尊公主带到西藏的释迦牟尼8岁时等身镀金像,又称不动金刚像。原为密宗经学院举堆扎仓,是僧人聚会诵经之所。 小昭寺在市区偏北,距大昭寺约一公里,是唐初由文成公主指导施工的具有中原风格的寺庙,所以藏语称“甲达绕木契”,意为“汉人的大院”。后几经焚毁与修复,今见为后期重建。坐西朝东,大殿高三层,占地2100多平方米。第三层设金殿一座,翘角飞檐,颇为壮丽。寺中壁画甚多。正殿供有尼泊尔墀尊公主带至拉萨的释迦牟尼八岁时等身金像,又称不动金刚像。释迦牟尼几大高徒的塑像肃立于左右。孙士毅《小昭寺》诗云:“大昭北去小昭迎,金瓦流辉玉砌平。不信西来皈净土,却因东向望神京。”原注:“小昭寺门东向,因唐公主思帝乡也。”小昭寺后成为西藏佛教格鲁派(黄教)密宗经学院之一。寺中还供奉弥勒佛、墨珠尔济佛像等,是珍贵的西藏历史文物。 小昭寺藏族寺庙建筑。藏语称“惹莫且”。在西藏拉萨市城区。7世纪由唐文成公主主持建造。坐西向东,原建筑形制与当时内地汉族寺庙相同,后几经焚毁,依藏族寺庙建筑形式重修。寺中有许多壁画,正殿供奉尼泊尔尺尊公主带去的释迦牟尼8岁时的等身镀金像,又称不动金刚像。喇嘛教格鲁派(黄教)举 小昭寺又称“惹莫契”。在西藏拉萨市城区。七世纪唐文成公主主持建造。建筑仿内地庙宇形式,坐西向东,楼高三层,上有金顶。后多次被焚,几经修复,原貌已不多见。寺中有多幅精美壁画,正殿供奉尼泊尔尺尊公主带到吐蕃的不动金刚像。喇嘛教格鲁派(黄教)*举堆扎仓(上密院)设于此寺。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