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小肠液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小肠液

小肠内有两种腺体:
❶十二指肠腺,亦称勃氏腺,分布在十二指肠粘膜下层中,分泌粘稠度很高的粘液,覆盖于粘膜表面,可保护十二指肠上皮免受胃酸浸蚀;
❷肠腺或称李氏隐窝,分布于全部小肠的粘膜层内,其分泌液构成小肠液的主要部分。小肠液是弱碱性液体,pH为7.6,其成分除含有大量水外,还有各种无机离子和粘液、肠激活酶、免疫球蛋白等有机物。小肠液分泌量的变化范围很大,成年人每天约分泌1—3升。大量的小肠液可将肠腔内容物稀释,使之成为等渗而有利于吸收。小肠液分泌后又很快地被肠绒毛重吸收,液体在陷窝与绒毛间的循环,无疑为小肠内营养物质的吸收提供了媒介。小肠分泌的肠激活酶可激活胰蛋白酶原而有利于蛋白质的消化。因此,小肠液具有稀释、保护和辅助消化三种作用。食物在小肠内的消化,既包括小肠本身对食物的消化,又包括胰、胆液的消化。小肠本身的消化方式较为特殊,不是通过分泌消化酶到消化管腔内完成的,而是在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的纹状缘和胞浆内进行的,那里存在大量的消化酶,包括不同的肽酶,可将多肽分解为氨基酸,还有分解双糖为单糖的蔗糖酶、麦芽糖酶和乳糖酶等。这些存在于上皮细胞内的消化酶也可随脱落上皮进入肠腔,但它们对小肠内消化不再起作用。食物及其消化产物对粘膜局部的机械和化学刺激,尤其是扩张刺激,可主要通过壁内神经丛介导的局部反射引起肠液分泌,因此进入小肠的食糜量越多,分泌也越多。迷走神经和某些脑肠肽(如血管活性肠肽)也有刺激肠液分泌的作用。

小肠液

小肠壁内腺体所分泌的消化液。弱碱性(pH7.6),内含多种消化酶,将胃液、胰液消化过的食物进一步消化成可吸收的营养物质。正常成人日分泌量约为1—3升。

小肠液

小肠内有两种腺体,即十二指肠腺和肠腺。十二指肠腺又称勃氏腺,是分布于十二指肠粘膜下层的一种分支管泡状腺。十二指肠腺分泌碱性液体,内含粘蛋白,其粘稠度很高,主要是防止十二指肠上皮免受胃酸侵蚀。肠腺又称李氏腺,分布于全部小肠的粘膜层,它是不分支的直管状腺,其分泌物构成了小肠液的主要成分。小肠液是一种弱碱性液体,pH约为7.6,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小肠液的分泌量变动范围很大,成年人每天约为1~3升。小肠液可以稀释消化产物,使其渗透压下降,以利于吸收。小肠液的性状变化也很大,有时是较稀的液体,有时则因含有大量粘蛋白而显得较粘稠。小肠液中含有多种酶,如肠致活酶、淀粉酶、肽酶、脂肪酶及分解双糖的蔗糖酶、麦芽糖酶和乳糖酶等。肠致活酶可激活胰蛋白酶原,其它酶对各种营养物质的进一步分解,使之成为能被吸收的最终产物具有重要作用。

小肠液small intestinal juice

小肠腺体(十二指肠腺和小肠腺)及黏膜上皮中杯状细胞分泌的混合物。为无色或灰黄色的碱性混浊液,pH值约为7.6。由大量水分、无机离子(Na+、K+、Ca2+、Cl-等)和有机物(黏蛋白、肠激酶、肠淀粉酶等)所组成。具稀释、保护及消化功能。引起其分泌的最有效刺激为食糜对肠黏膜的机械或化学性刺激(见“肠致活酶”)。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