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小麦腥黑穗病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小麦腥黑穗病wheat stinking bunt小麦重要的一种真菌病害。病原菌为担子菌亚门的小麦光腥黑粉菌〔Tilletiafoetida (Wallr.)Lindr.〕和小麦网腥黑粉菌〔T.caries (DC.)Tul.〕。显著症状是病穗上的子粒为菌瘿所取代。病穗颖片枯白色,内外颖张开,菌瘿微露。菌瘿较粗短,外被易破的包膜,内充满鱼腥味的黑粉(病菌的冬孢子)。收获时菌瘿破裂,病菌冬孢子散出,在土壤中、种子上或随病残体进入肥料中越夏。小麦播种后,越夏病菌萌发产生的担孢子于幼苗出土前侵染种皮和胚芽鞘,并蔓延至生长点附近。随着小麦幼穗分化,病菌进入花原基和小花,形成病穗。病苗出土前遇5~10℃的低温、土壤湿度10%~24%有利病菌侵染。可采取药剂处理种子、适时播种、适当浅播、施用净肥、水旱轮作、种植抗病品种等防治措施。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