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尼日利亚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尼日利亚Nigeria西非国家。面积923768平方公里。人口11225万(1988年),居非洲各国首位。首都阿布贾。北部为高原,南部为尼日尔河下游平原。热带草原与热带雨林气候。尼日尔河纵贯境内。河口三角洲富藏石油、天然气。经济以工矿业为主,石油尤其重要。盛产可可、橡胶、油棕产品等。主要城市拉各斯、哈尔科特港。 尼日利亚全称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位于西非东南部。面积923,768平方公里。人口1亿 (1987年),有250多个部族,主要有豪萨——富拉尼族、约鲁巴族等。官方语言为英语。47%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34.5%信奉基督教。首都拉各斯。地形复杂多样,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高原,南部主要是尼日尔河下游冲积平原,东南边境多山,沿海多沙洲、沼泽和泻湖。绝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主要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煤、锡、铌、铁、石灰石等。农作物有高梁、小米、玉米、水稻、小麦、木薯、可可、花生、油棕、棉花和橡胶。工业主要有石油、纺织、车辆装配、钢铁、水泥、化工。石油、出口占出口总收入的95%以上,此外还出口可可、棕榈仁、橡胶和锡; 进口粮食、机械、运输设备和车辆。拉各斯机场是西非最大航空中心。货币名称为奈拉。非洲古国之一,8-10世纪豪萨人、约鲁巴人等先后建立国家、创造了灿烂的“贝宁文化”。1472年起葡、荷、英、法相继侵入,1914年英建立“尼日利亚殖民地和保护国”,1961年6月1日西喀麦隆北部并入尼。1960年10月1日宣告独立,成为英联邦成员国,1963年10月1日成立联邦共和国。1971年2月10日同中国建交。 尼日利亚位于西非东南部,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全称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1960年10月1日宣布独立,1963年10月1日成立联邦共和国。国土面积923768km2,人口1.2亿(1998)。首都阿布贾。1971年2月10日与中国建交。境内沿海带状平原,海拔多在50m以下;南部低山丘陵海拔200~500m;北部豪萨兰高地面积占全国面积1/4,平均海拔900m;东部边境为山地。尼日尔河在境内长1400km。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6~27℃,年降水量从沿海地区的3000多mm递减到内地的500mm。原为农业国。20世纪70年代起成为非洲最大的产油国。资源丰富。已探明石油储量250亿桶,天然气储量3.4万亿m3,煤储量约27.5亿t(为西非惟一产煤国),沥青储量430亿桶。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437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98美元。1998年汇率:1美元=85奈拉(尼货币)。石油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1997年石油产值约158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6.5%。年产天然气312亿m3,但利用率仅为23%。1997年农、林、渔业产值约13612亿奈拉,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3.5%。全国7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可耕地8120万hm2,已耕地3400万hm2。粮食不能自给。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铁路总长3500km(均为单轨线),公路总长13万km,其中高速路5.9万km。公路运输分别占国内货运量的93%和客运量的96%。内河航线总长3000km。全国有13个海港,总装卸能力为3200万t。有船只10艘,总吨位44.2万t。共有飞机72架,1997年总客运量1.43亿人·km,总货运量237t·km。全国有25个机场,其中4个国际机场。与世界65家国际航空公司签有航空协议。全国现有大专院校130所,中等专业学校200所,师范学校250所,商业学校80所,普通中学7300所,小学43900所。全国有21%的人口只受过小学教育,成年人43%为文盲。尼日利亚2004年人口1.33亿。国庆日10月1日。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528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460美元。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5.5%。通货膨胀率约9.5%。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