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尿崩症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尿崩症niaobengzheng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以多尿、多饮为主要特征。依病因可分为垂体性(中枢性)和肾性两类。垂体性尿崩症,是由于下丘脑和垂体后叶所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不足所致。本病又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是先天发育异常;后者大多因肿瘤、炎症或创伤等疾病所致。典型症状:起病突然,夜尿增多,可出现遗尿,口渴,多饮,一天可喝几暖瓶水,不愿吃干食。由于口渴、多尿影响食欲及睡眠。小儿生长发育迟缓,体重减轻,皮肤异常干燥,如不能保证饮水可出现脱水征。尿量增多而致尿液色淡,几乎同清水一样,测尿比重明显减低。本病如能找到病原,针对病因治疗,可有一定疗效。目前使用的垂体后叶粉及加压素制剂(尿崩停及长效尿崩停)均为代替自身抗利尿激素药。一经使用则要长期用下去。不是根治疗法,且药物的使用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以免产生副作用。 尿崩症又称“中枢性尿崩症”。一种内分泌疾病,因丘脑垂体功能不全导致抗利尿激素的缺乏,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烦渴,多饮多尿及尿比重低。以青年人多见,24小时尿量可达10升,尿比重在1.001—1.005。采用抗利尿激素替代疗法和病因治疗。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