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万历野获编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万历野获编一名《野获编》。笔记。明沈德符(1578—1642)撰。三十卷,补遗四卷。德符有《顾曲杂言》已著录。本编为其追忆祖父及父亲所述明代朝野掌故和自己的见闻杂事而成。原本正编二十卷,成书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续编十二卷,成书于万历四十七年。以“退耕而言朝士”、“谋野则获”,故名;又编中强半述近事,故冠之“万历”。今本计有一千四百四十条,分为列朝、宫闱、宗藩、公主、勋戚、内监、内阁等四十八类。所载有明一代朝章国故、治乱得失、风土人情,以及学术文化、先辈侠事等,颇为丰富。如内阁原委、词林雅故、词曲技艺、士女谐谑等,无不毕陈,议评平允而考证切实,多资参考。其述谋缢嘉靖帝始末,较正史颇为详尽;记锦衣卫诏狱惨状、翰林权重、万历矿税及河北水利等,多可补《明史》所未详或与之参证;有关戏曲小说的资料,亦多可采。其“伪画致祸”条所言之情事,即曾被清李玉《一捧雪》传奇有所演饰而采入,《日下旧闻考》采自本书的北京掌故,亦多至数百条。惟多杂果报,鬼神之事。书在当时即已见重,惟原刊本甚鲜,清初即有人别取一章而另为成书,如《敝帚斋丛谈》,即为取本书中谈文艺风俗者,别载旁行而流传开来。原本每卷自为起迄,并未分类,清康熙间钱楫乃分为四十八类,重编为三十卷。德符后人沈振搜辑散编,依钱例成补遗四卷。有清道光七年(1827)姚氏扶荔山房刻本,同治八年(1869)校订本,一九五九年中华书局有谢兴尧《元明史料笔记丛刊》点校本。 万历野获编明代史料笔记。三十卷,补遗四卷。明沈德符著。沈德符(1578—1642),字景倩,又字景伯、虎臣。明秀水(今浙江嘉兴)人。神宗万历四十六年(1618)举人。自幼随任京官的祖、父居北京,读书之余,习闻当朝时政国典。及长,入国子监。喜与各方人士交游和谈论掌故。万历三十四年(1606)南归家乡途中,始将往日耳闻目睹朝野之事及读书所得,就记忆所及,一一记录,仿欧阳修《归田录》之例,编为此书,凡三十卷。中举后,复为续编十二卷。沈德符精音律,所作诗,风格近于抒写性灵的竟陵、公安派。另著有《清权堂集》等。 万历野获编书名。明沈德符著。沈德符(1578—1642),字虎臣,又字景伯、景倩。浙江秀水 (今嘉兴) 人。屡试不第,至万历四十六年(1618) 方才中举,遂绝意仕进,以著述为志。该书于万历三十四、五年写成初稿30卷,十余年后又作补遗若干条。所记多为明代史事,尤于后期为详。凡宫廷大事、政治经济、学术文化、行政刑法以及北京的掌故轶闻、伪书伪史的考辨均有涉及。作者自幼居于北京,朝野之事皆得耳闻目睹,而不取材故籍。其中痛斥捏造建文帝出亡原因的伪作,“真可骇恨” (卷21),激愤溢于言表; 感慨在抵抗乜先,保卫北京中立有大功却被陷害致死的于谦、范广为“千古奇冤” (卷1),爱憎跃然纸上。另外,关于河北境内水利的发展,锦衣卫诏狱的惨毒,镇抚司特制刑具的残酷,万历年间矿税的流毒,多为十分有用的第一手材料,常为以后史书所采择。但书中有迷信、怪异,因果报应的许多描写,是其消极一面。此书写成后未能付梓,主要靠抄本流传,《四库全书》也没有著录。《千顷堂书目》和《明史·艺文志》仅著其为8卷,可见清初流传已非全本。康熙三十九年 (1700),钱枋重为整理分类,将其编定为30卷48门,约得原稿十之六七,以后刊本皆取此形式。后沈德符五世孙沈振又搜得遗稿二百三十余条,编为《补遗》8卷。道光七年 (1827),继有姚氏抉荔山房刊本,此书加入 《补遣》4卷,记事共计1400余条,为当时最流行的本子。1959年中华书局即以此本为底本,并参照多种清抄本校补,出版标点排印本。 万历野获编书名。明沈德符撰。三十卷,补遗四卷。明代著名笔记之一。作者乃万历时人,从小居住北京,“孩时即闻朝家事”,中年时仿欧阳修《归田录》,把早年从祖、父处听来的朝章故事,加之其他见闻,随录成篇,撰成本书。上自朝廷典章制度、治乱兴衰,下至山川风物及至文人学士之琐事逸闻,多有记载。对史学及文学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中卷十四至卷十六专记“科场”,共收录各类见闻九十八条,又补遗卷二中亦收录十二条,涉及明代科举考试中的各方面内容。如“考官序次”、“乡试取士滥额”、“京闱冒籍”、“出题有他意”、“阁试”、“乡会试并举”、“外戚科目”、“复试”、“土舍科目”、“宗室应试之始”、“场题犯讳”等,从不同方面展示了明代科举考试的真实情况。一些内容为官书所未载,史料价值颇高。是研究明代科举制度必备的参考书之一。有中华书局1959年2月排印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