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核桃Chinese hickory胡桃科山核桃属的多年生落叶果树, 乔木。又名浙江山核桃、山核、山蟹、小核桃。学名Carya cathayensis Sarg.。 起源与分布 山核桃原产中国。早在4 000万~2 50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渐新世,中国华东地区就已有山核桃的分布, 到中新世山核桃成为这一地区亚热带落叶和常绿阔叶混交林的主要树种。以后在第四纪的冰川影响下, 大部地区的山核桃遭到毁灭, 而天目山区和大别山区因近海气候温和,加上地形复杂,没有受到北方大陆冰川的破坏,使山核桃得以保存下来,成为孑遗树种之一。山核桃主要分布于浙江的临安、淳安、安吉、桐庐和安徽的宁国、歙县、绩溪、旌德等县, 多山野自生或作为林木栽培。 特征与特性 山核桃树高达30米, 干径30~66厘米。树皮平滑, 灰白色。裸芽。奇数羽状复叶, 有小叶5~7片。雌雄同株异花;雄性葇荑花序3条成一束;雌性穗状花序直立, 具1~3朵雌花。坚果外有四棱总苞, 羽状突起明显。裸芽、叶背、嫩枝及总苞表面均密被锈黄色腺鳞。坚果倒卵形或椭圆状卵形, 果形较小, 核仁是主要食用部分。 山核桃有强大主根, 根系分布常超过树冠半径的1~2倍。实生树7~13年开始结果, 经济寿命一般长达25~50年。单株产量一般为15~25千克, 最高可达50千克以上。新梢上着生的芽都是裸芽, 花芽和叶芽不易辨认,翌年裸芽萌发抽枝。其开花枝有雌花枝、雄花枝和雌雄花混合枝三类。结果枝在结果的当年, 常于果穗下方1~3叶腋抽生短枝状裸芽, 次年抽枝生长一年, 第三年再在其上抽结果枝结果, 如果营养条件好, 其中一部分芽在次年仍能抽生结果枝。新梢常集中于枝端, 枝的中下部光秃, 所以结果部位常移向树冠外围, 内膛及下部空虚。但枝条基部的隐芽寿命较长, 常萌发成新梢, 故容易更新。从开花至果实成熟需120天, 生长期则长达250天。 山核桃喜温暖湿润气候,其产区年平均气温在15~17℃, 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 7月的平均气温在20~30℃。山核桃为半阳性植物,尤其是幼树时期,夏季强光直射, 会导致生长受阻, 叶片枯焦,甚至死亡,故需遮荫。适宜土层深厚、轻松而腐殖质含量较多的石灰性砾质壤土,pH值6~7, 最适于山麓或山谷湿润而避风的向阳坡地栽培。 主要种类和品种 山核桃属共有20种, 大部分美洲原产。中国原产有4种, 山核桃是其中果实品质最好的一种。新发现的大别山山核桃(C. cathayensis Sa-rg. var. dabieshanensis Y. Z. Hsu et N. C. Tao-nov. Comb.)为本种的变种,分布于安徽省的金寨县和湖北省的莫山县, 果实品质较优。 山核桃在产地均用实生繁殖, 无确定的品种。坚果果形变异不大,平均重4.2克, 已查明有2类型: ❶圆果种。即普通常见的山核桃, 极大多数山核桃属此类型。坚果尖卵形, 纵径2.43厘米,横径2.10厘米,厚度1.94厘米, 果顶尖锐, 基部圆形, 壳较厚(0.11厘米), 内壁有2大分隔, 6小分隔, 剥壳较易, 核仁常完整。 ❷扁果种。此类型占少数。坚果扁圆形, 纵径2.05厘米, 横径2.16厘米, 厚度2.09厘米,果顶尖,稍突起, 果形整齐, 壳较薄(0.09~0.1厘米), 内壁有3大分隔, 9小分隔, 剥壳较难, 核仁常不完整。 栽培技术要点 实生繁殖可在采种后就播种。如果翌年春播, 种子应湿沙层积贮藏,至2月苗床点播,行株距30厘米×10厘米,夏季搭棚遮荫。培育2年后出圃或供作砧木。嫁接法多用切接或腹接,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枝接适期。建园宜选择坡度在25°以下的山麓丘陵地带, 10度以上坡地, 要修梯田或鱼鳞坑栽植, 10度以下缓坡可撩壕或平畦栽植,行距6米。株距5米,每公顷栽330株;为早期高产,亦可采用5米×3米行株距, 每公顷660株,至树冠衔接, 影响光照时, 进行隔株间伐, 每公顷减为330株。建园5年内可间作大豆、花生等豆科植物或绿肥作物。夏季对园地进行浅铲除草或覆草, 冬季进行深翻施肥, 结合整修梯田。在春季萌芽前、开花前、果实发育期及采果后施速效肥,pH值5以下的酸性土壤增施石灰。 为使树体适当矮小, 便于管理, 可在树高7~8米时, 截去顶枝, 促使树冠横向发展; 树冠枝条密度过大,宜及时修剪, 使冠内通风透光; 老树结果外移时,进行大枝回缩修剪, 促使基部隐芽抽枝更新; 老衰树可锯去骨干枝上部, 培养下部新枝,使树体更新复壮,持续结果。 主要病虫害有根腐病、膏药病、木腐病、山核桃天社蛾、大蓑蛾、小蓑蛾、蚜虫等, 要及时防治。 新采坚果, 其核仁有涩味, 需加水沸煮约4小时后取出晾干, 方可食用。 经济价值 山核桃是浙江著名土特产之一。炒食味极香脆甜美,亦是糖果糕点原料。核仁营养丰富,含蛋白质18.3%, 且富含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等; 含油率高达69.8~74.0%,每100千克坚果可产油27~30千克, 油质优而有香气, 供食用或工业用。油饼可作饲料或肥料。果壳可加工活性炭。果实总苞可提取单宁。木材可作优良家具以及建筑和军工用材。
山核桃cathay hickoryCarya cathayensis,别名杭州小胡桃。胡桃科山核桃属落叶乔木。高达25~30m,干皮灰白色,裸芽、幼枝密生褐黄色腺鳞。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7枚,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7.5~22cm,边缘有齿。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为3分歧之柔夷花序;雌花2~10朵呈穗状,花期5月。核果球形或倒卵形,具四棱,并密生褐黄之腺鳞,9月果熟。原产中国浙江西部、安徽及贵州东部。喜光,耐侧方庇荫。适生温暖湿润、夏季较凉爽、雨量充沛的环境。喜肥,适含腐殖质丰富的中性至微酸性、排水良好的土壤;干旱瘠薄与排水不良之地生长差、结实少。播种和嫁接繁殖,嫁接可以化香树为砧。实生树约7~8年生始花。山核桃可用作庭荫树栽植。 
本属中常见栽培的种尚有薄壳山核桃(C.illi-noensis),别名美国山核桃、长山核桃。落叶乔木。高达45~55m,果长圆形、较大、核壳较薄。原产美国及墨西哥。20世纪初引入中国,华北以南各地常有栽培,以福建、浙江、江苏较多,北京有少量栽培。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但有一定的耐寒能力。适深厚疏松富含腐殖质砂质壤土及冲积土。不耐干旱瘠薄,耐水湿。萌蘖性强。可用播种、嫁接、分根、扦插法繁殖。移植大树应带土球。愈伤力差,修剪应涂保护剂。实生树12~14年始结实。本种树体高大,枝叶繁茂,树形美观,园林中可用作行道树或庭荫树。 山核桃cathay hickoryCarya cathayensis Sarg.,胡桃科,山核桃属。落叶乔木。中国特产的坚果类果树。产于浙江、安徽等省。高约20m。树皮光滑,灰白色。小枝幼时被橙黄色腺体。羽状复叶,小叶5或7枚。雌雄同株异花。果倒卵形,长2~2.5 cm,有4棱,外皮密生黄色腺体,4裂。核果卵形,顶端短尖,基部圆形,壳厚有浅皱纹。9月成熟。果仁炒食或为糖果点心原料。 
山核桃 山核桃珍稀油料及木材兼用树种。又名 “山胡桃”、“姜桃”。种植历史悠久。主要分布于靖县、通道、会同、黔阳、怀化、新晃、麻阳、辰溪、溆浦、芷江、沅陵等县,以靖县、黔阳、通道、会同4县最多。山核桃属胡桃科植物。木材质地坚韧致密,纹理通直,材色花纹美观、耐腐,为军木、建筑、车辆、船舶及家具的高级用材; 山核桃果仁食油量达74%,蛋白质18.3%,营养丰富,炒熟后为味美可口的土特产食果,也可做糕点原料。所榨油为优质食用油,味道芳香,有滋补润肠功效。 山核桃胡桃科落叶乔木。又称核桃。高达30m,胸径70cm。树皮灰白色。奇数羽状复叶,小叶5~7,椭圆状披针形,长7.5~22cm。雄葇荑花序长7.5~12cm。雌花1~3生于枝顶。果卵状球形或倒卵形,长2.5~2.8cm,密被褐黄色腺鳞,具4纵脊,4瓣裂。果核卵形,长2~2.5cm,壳厚约1mm。花期5月,果期9月。产安徽、浙江。著名木本油料及干果。出仁率43.7%~48.2%,蛋白质18.3%,木材纹理直坚韧,优良军工用材。世界山核桃属17种,分布北美东部和亚洲东南部。中国产4种,引入1种。供作干果品质好,产量高的是美国薄壳山核桃,乔木,原产地高达55m,胸径2.5m,树皮灰色。奇数羽状复叶,小叶11~17。果3~10集生,长圆形,长4.4~5.7cm,具4或6纵脊,果核长卵形或长圆形,长3.7~4.5cm,壳较薄,种仁大。花期5月,果期10月。中国1900年前后引入,北京、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的一些城市都有种植。材质好,树形优美,栽培品种300多个。干果果仁甜香,含脂肪68%~82%,蛋白质14%,糖类14%。优良园林树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