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山雨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山雨长篇小说。王统照著,1933年9月由开明书店出版。作品通过军阀统治下山东一个普通村庄——陈家庄的历史变迁,勾勒出农村经济破产,农民寻找出路开始觉醒的历史。由于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军阀混战,捐税繁重,物价飞涨,农民被逼得“活不下去了”,显示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农村的崩溃首先表现在青年农民的“不安分”举动上,流浪汉宋大傻,跑到县警备队去“吃粮”,一度附合北伐战争,失败后跑到南方做官去了。青年农民徐利,铤而走险,放火烧了吴练长的家逃走,最后被杀害,是个人反抗的悲剧人物。与宋、徐二人不同的是最安分、最厚道的自耕自种的奚大有的形象。经济的破产,逼迫他一步步放弃靠天吃饭、老实度日的思想,不得不离家另作打算。最初进城卖白菜被大兵无理拘押,父亲借了五十块大洋才把他赎出来。父亲不久就气病而死。在一次出兵差的途中,他带头打死哨兵,跑回村里。可是难以应付的摊派、溃兵的骚扰,终于使他背井离乡,跑到城市谋生,在工人杜烈兄妹的引导下,对社会的黑暗腐败有了初步的认识。他的觉醒历程尽管缓慢,但却脚踏实地,在农民中有较强的典型性。作为这部长篇小说的主人公,奚大有的形象被刻画得真实可信,细腻深厚,深刻地反映了旧中国一代农民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状态。作品还以较大篇幅写了陈庄长的形象,他善良耿直,但是又偏于保守,奉行忍耐哲学,最后带着溃兵皮靴的伤痕屈辱而死。他的思想和遭遇,从另一面反映了农村崩溃的现实。作品以奚大有的活动为主线,把农村和城市的一些人物联系起来,交织成一幅幅形象生动的社会生活画卷,结构严谨,情节单线发展而又错综变化。小说中的风景描写和风俗描写,也是相当出色的,因而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作品以朴实的现实主义笔触,历史地具体地描写了现实的本质,倾向性和真实性、内容和形式得到较好的统一,是30年代我国长篇小说逐渐趋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