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岑参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岑参约715—770

唐诗人。江陵(今属湖北)人。出身于官宦之家。10岁左右丧父,“能自砥砺,遍览史籍”。天宝三载(744)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天宝八载冬至十载春,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十三载到至德元年(754—756),任职于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在此期间,写了不少边塞诗,其中多有名作。东归后,先后任右补阙、虢州长史、太子中允、关西节度判官、祠部员外郎、考功员外郎、虞部郎中、库部郎中、屯田郎中等。大历元年(716)入蜀后,先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僚属,后转嘉州刺史,故世称岑嘉州。大历三年罢官,次年客死成都。现存诗400余首,有30余首涉及陇右和西域。长于七言歌行。尤其边塞诗,雄奇瑰丽,想象丰富,广为传诵。死后30年,即有人编《岑嘉州诗集》。现存最早的是宋代刊本。今人陈铁民、侯忠义的《岑参集校注》较完备。事迹见其《感旧赋》、辛文房《唐才子传》。近人闻一多有《岑嘉州系年考证》。

065 岑参约715—770

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河南南阳),后迁居江陵 (今湖北江陵)。天宝三载(744)进士,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曾先后两次出塞,任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和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安史乱起,他东归勤王,入朝为右补阙,后改任起居舍人,官终嘉州刺史,后世称“岑嘉州”。岑参与高适并称,都是以反映边塞生活著称的杰出诗人。他早年的诗歌多为写景、述怀及赠答之作,以风华清丽见长。后久历戎幕,往来边陲,风格为之大变,尤其是对中国西部风光的描绘,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情绪和建功立业的英雄主义气氛,而且将边地火云山、天山雪、热海水、翰海冰、轮台风、大漠沙等自然奇观同声势浩大的军旅场面融合起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生机勃勃之感,大大开拓了唐代边塞诗的题材和艺术境界。今人有《岑参集校注》。

岑参715?—770Cen Shen

唐代诗人,荆州北陵人(今属湖北),出身官宦世家。10岁左右,父去世,家道衰落,他能自砥砺,遍览史籍。天宝初年及第,曾先后两次在西北边疆供职达六、七年。安史之乱时,由杜甫推荐为右补阙。因屡次上书,指斥权幸,被贬为虢州长史,后转为嘉州刺史,故世人称之为“岑嘉州”。不久罢官,客死于成都旅舍。岑参的诗题材广阔,早年多写即景、述怀、赠别之作,两度出塞,使他对边地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军旅生活都有了深刻的体验,题材空前开阔,风格大变,写出大量优秀的边塞诗。这些诗,生动地描绘了边疆地区雄伟壮阔、奇丽多姿的自然景色,歌颂了唐朝将士为国立功、不畏艰辛的豪情壮志,具有雄奇瑰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如《走马川行》描写朔风夜吼,飞沙走石的雪海风光,表现将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和出师必胜的信心,运用了想像和夸张的手法,把边塞上大自然的剧烈变化和声势浩大的行军场面融合起来,笔调雄浑、情绪饱满。又如《白雪歌》描写边塞军营的奇寒和天山瀚海的壮丽雪景,表达了诗人乐观奔放的感情和惜别思乡之意,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传为名句,又如《轮台歌》、《逢入京使》也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岑参很少象传统边塞诗那样注重描写征夫思妇的痛苦和战争的灾难,而着重抒发豪迈奔放的感情,用想象和夸张的笔法,描绘出一幅幅瑰丽无比的境界,即使是苦寒、冻馁等恶劣环境,在他笔下也被融入一片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图景之中。他的诗,形式多样,尤长于七言歌行,大多即事名篇,独出胸臆,绝少因袭,想象丰富,气势奔纵,感情激越,风格峭奇,语言通俗明快,变化自如,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他是唐代边塞诗中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有《岑嘉州集》。

岑参715—770

唐代诗人。荆州 (今湖北)人。出身于官僚贵族家庭,天宝三年(744年)进士,天宝八年(749年)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中掌书记。天宝末年,被封为安西节度使常清幕下监察御史、北庭节度判官。肃宗在凤翔时,任右补阙,后出任虢州(今河南灵宝县南)长史。五十五岁时升为嘉州(今四川省乐山县)刺史。罢官后客死成都旅舍。岑参几度出塞,对边地征战生活和塞外风光有长期的体察和深刻的认识。在他的边塞诗中,不仅有火山云、天山雪等酷热、严寒的生动描写,也有以激越的心情对各种边地生活的描写。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等,这些诗都是即事命题,绝少因袭。其诗想像丰富,气势磅礴,色彩瑰丽,风格奇峭。他是盛唐边塞诗派中的杰出人物,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宋代大诗人陆游在《跋岑嘉州诗集》中称其“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现存《岑嘉州集》 十卷。

岑参715—770Censhen

唐代著名诗人。原籍南阳 (今河南省南阳市), 迁居江陵 (今湖北省江陵县)。天宝三年(744)进士。曾先后两次到西北军中供职,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掌书记和安西、北庭节度判官。肃宗至德二年(757)入朝为右补阙,后入蜀,任嘉州刺史,故世称岑嘉州。他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其早年诗多写景、述怀及赠答之作。边塞诗是其诗中最有特色、成就最高的一部分。《送李副使碛中行军》等,表达了其热忱报国的豪情壮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描绘了西北边地奇异瑰丽的自然风光和生活面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等描绘了征战生活、歌颂了将士们的无畏精神;《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等,表现了边疆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及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他的边塞诗从多方面反映了丰富多采的边塞生活。其晚年诗中,带有明显的消极隐逸思想。岑参今存诗四百余首,众体兼备,而尤长于七言歌行。其诗气势雄伟,热情奔放,景物奇瑰,想象丰富,比喻精妙,夸张大胆,极富浪漫主义气息,形成雄奇瑰丽的独特诗风,沈德潜称:“嘉州边塞诗尤为独步。”(《唐诗别裁》)有《岑嘉州集》传世。

岑参715~770

唐代诗人。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人。他父亲做过刺史,但早亡,所以家境贫寒。少年时隐居苦读,唐玄宗天宝三年中进士,任兵曹参军的小官。天宝八年到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十三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后入朝任右补阙。代宗时又曾任关西节度判官,后出为嘉州刺史,人称 “岑嘉州”,56岁时死于成都。
岑参写诗题材较广,有酬唱、咏怀之作,也有边塞诗。成就最高的是边塞诗,与高适齐名,并称 “高岑”。由于他三次出塞,对塞外风光和军旅生活有亲身体验和深刻的认识,所以他的边塞诗中对酷热奇寒的边塞风光描绘非常奇特真实,将士们忠勇善战保卫边疆的精神十分感人。首先,他善用浓重的色彩描绘西北的奇异景色:“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 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西头热海水如煮……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火山云歌送别》)等等,给我们展示了 一幅幅塞外风景画。其次,写将士英雄报国不畏艰苦的精神,如“虏骄闻闻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走马川行》)“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碛西行军》)。另外,还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的现象,对朝廷穷兵黩武不满,如 “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铛乱点野酡酥。”写将军奢侈享乐,而士兵却“战士常苦饥,糗粮不相继”,十分深刻。岑参诗在艺术上喜欢用奇特的想像、极度的夸张,塑造出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创造出神奇宏阔的意境,形成了奇伟瑰丽、气势磅礴的浪漫主义诗歌风格。岑诗体裁多样,尤以七言歌行见长,形式富于变化,音调悲壮洪亮。他的描写思乡怀友的诗也真切朴素,如 《逢入京使》、《碛中作》等都脍炙人口。作品集名《岑嘉州集》。

岑参约715—770

唐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天宝进士,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诗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长于七言歌行。因两度出塞,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及少数民族风俗人情有深切体会,故边塞诗尤多佳作,为边塞诗的代表作家。《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篇,气势豪迈,情辞慷慨,感情激越,风格奇峭,语言通俗明快、变化自如,历来为人传诵。有《岑嘉州集》。

岑参约715—770

唐代诗人。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先世居南阳(今属河南)。少时孤贫,从兄受书,能自发愤,遍读经史。天宝三年中进士,授兵曹参军。曾两度从军,为安西节度使府掌书记及安西北庭节度判官。肃宗时任右补阙。官至嘉州刺史,世称为岑嘉州。后罢官卒于成都客舍。诗与高适齐名,同为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早期诗歌多为写景述怀之作,以风华绮丽见长。出塞以后,戎马风尘的生活和雄奇壮丽的塞外风光,使其诗境得到开拓,诗风为之一变,创作出风格独具的边塞诗。他歌颂唐军的强大声威和将士的英勇战斗精神,描绘壮烈的战斗场面和边塞的奇丽景色,抒发将士思乡、思亲之情。代表作有《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都写得情景交融、奇丽豪放,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联,被传为咏雪佳句。其他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等也都是优秀作品。他的诗形式多样,尤擅长七言歌行。《岑嘉州诗集》,存诗390余首。

岑参公元715—770年

唐朝著名诗人,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天宝三年(公元744年)考中进士。天宝八年(公元749年),任安西四镇节度使书记,首次西行,写有记事诗多首。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又任北庭都护兼伊西节度使判官,长居轮台(今乌鲁木齐市),又写有许多记事诗。后被提升为嘉州刺史,死于成都。他的边塞诗历来深受推重。著有《岑嘉州集》。

岑参715~770

唐代诗人。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历任兵曹参军、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虢州长史,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客死成都。有《岑嘉州集》,存诗近400首。其诗长于七言歌行,其中以反映边塞生活者最有特色。代表作为《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这类诗大都风格奇峭,气势豪迈,感情激越,色彩瑰丽。另有七绝《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明白如话而感人至深。他的作品丰富和发展了边塞诗,对后世影响较大。

岑参

盛唐诗人。祖籍南阳,后迁居江陵(今湖北)。约生于715年,卒于770年。天宝三年(744)中进士,任率府参军,曾两次到西北边疆。他的诗语言明快流畅,形象鲜明奇特。尤以边塞诗最为出色,与高适一起被誉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都是历代传咏的名作。《全唐诗》编录其诗4卷,《全唐诗外编》补2首。

岑参715~770

唐代诗人。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一说生于河南仙州(今河南许昌)。天宝三年(744年)进士。历任安西、北庭等边塞节镇僚属。官至嘉州刺史,也称岑嘉州。罢官后卒于成都。因几度出塞、久佐戍幕,对边地征战生活和塞外风光有深刻感受和认识,常以边塞事物为题,写边疆将士,赞祖国山河,充满爱国、报国激情,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名篇有《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等。其诗以七言歌行见长,意境沉宏悲壮、风格奇峭、音调高昂、色彩瑰丽,被陆游称赞为“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有《岑嘉州诗集》,现存10卷。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2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