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崇文书院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崇文书院清代学府。位于吉林吉林市船营区公安街永远胡同。为吉林绅士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捐建,计有堂舍、门厅、庖厨等建筑。光绪十三年1887)修葺,增建从屋12间。光绪十七年 (1891)于后院设志书局,添建客厅三间,光绪八年(1892),重建大门,并建房五间。书院公举吉林士绅季裕春、杨敬修等10人董其事,时以经史及诗文为授课内容,凡吉林生员皆可入院攻读,最盛时学生多至数百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废科举,立学校,学院改为学务处,后改为师范学校,省立模范高等小学校。此书院房址现已不存。 崇文书院原名中梅书院。在湖南安化县城 (今梅城镇)。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知县赵天璧创建于城西洢水之滨,以宋代安化居“梅山蛮地”之中,故名 “中梅”。有头门、二门、前后厅、斋舍等,“楼阁崇隆,堂室宽广”,祀周 (敦颐)、程 (颢)、朱(熹)、张 (栻)。教士子读书 “不务词章”,而“务以文行相交劝勉”,“从容涵养以成其材”。乾隆十四年 (1749),邑人邓天等,以书院“近市苦嚣尘”,迁建于城西北紫云山下。三十七年(1772)、四十年 (1775)、五十八年 (1793)、五十九年(1794),四度修葺。嘉庆八年 (1803),知县陈煐增建文昌殿,改名 “崇文”。道光二年 (1822)、知县陈冀程重修。山长多“誉望隆硕”,如殷瑞世前后主讲三十年,“成就人才无算”; 许襄尝七任山长,门下 “登贤榜者前后数十人”; 张金麟则订有《诸生坐斋条款》。书院经费,设董事6人管理。光绪末年,改为高等小学堂。民国时,改称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县立中学。今为安化一中校址。 崇文书院见“山东书院”。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