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崔莺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崔莺莺元代杂剧作家王实甫《西厢记》中的女主人公。《西厢记》的故事最初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后经金代章宗时的董解元改编为长篇巨制《西厢记诸宫调》,王实甫在此基础上加工创作了《西厢记》,一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崔莺莺的人物形象也与初始有了很大差异。崔莺莺是心秀貌美,“针黹女工,诗词书算”无所不能的相府小姐,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将其终身早许“花花公子”郑恒。父亲崔相国死后,她随母亲扶柩回籍安葬,羁留河南府普救寺时,与上朝应举的张生,佛殿相遇,一见钟情。而后月下联吟,“隔墙酬韵”,感情日深。孙飞虎兵围普救寺欲抢莺莺。崔夫人许诺能退贼兵者,娶莺莺为妻。张生写信给知交白马将军杜确,解了普救寺之围。崔夫人赖婚,设筵让莺莺与张生兄妹之礼相见。莺莺掷杯反抗,张生因此致病。莺莺让婢女红娘前去探病,却又将应约前来的张生训斥,致张生病笃。莺莺深悔,终与张生私订终身。后崔夫人发现二人私情,拷问红娘。红娘合盘讲出,勇敢、机智地为这对恋人辩理。崔夫人无奈,只得应允二人婚事,但又要求张生必须应举中状元才可完婚。称相国门第“不招白衣女婿”,逼迫张生和莺莺分离,进京赶考。张生应试一举及第,终于得与莺莺团圆。崔莺莺身为相府闺秀,虽与张生一往深情,但由于家教和贵族身份的束缚,在追求爱情时欲前又却,欲行则止。崔夫人赖婚,终于使她开始勇敢起来,在侍婢红娘的帮助下,一步步克服自身的软弱和矛盾,冲破封建礼教的藩篱,争取到婚姻自主的权利。《西厢记》突出了崔莺莺重爱情,轻功名,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对后代妇女争取婚姻自由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启迪作用。 崔莺莺元杂剧《西厢记》中人物,相府小姐。美丽而有才情,端庄沉静而又敢于冒犯礼教。与书生张珙相爱,冲破重重困难,终成佳偶。崔莺莺形象最早见于唐元稹《莺莺传》。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