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工读教育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工读教育Gongdu jiaoyu

中国对有违法和轻微犯罪行为而不适于在普通学校受教育的青少年进行的一种特殊教育。其根本目的是通过一边劳动工作,一边学习的方式,使失足青少年认识错误,转变思想,成为正常的社会成员。18世纪中叶瑞士教育家J·H·裴斯泰洛齐在诺伊霍夫等地创办孤儿院,实行教育与手工劳动相结合,他被认为是工读教育的先驱。20世纪初英国的H·雷恩主办“少年共和国”,以预防和杜绝青少年的犯罪。本世纪20年代苏联教育家A·C·马卡连柯创办高尔基工学团和捷尔任斯基公社,从事流浪儿童和违法少年的教育改造工作,是社会主义工读教育的先驱和典范。中国的工读教育始于1955年在北京成立的第一所工读学校,它实行半工半读教育制度,学制一般为2年。实行男女分别编班式建校,受教育对象是13—18周岁有违法和轻微犯罪行为,但又不够劳动教养、收容教育或刑事处罚条件的中学生或自动退学,在社会上流浪的不满18周岁的青少年。入学须经当地公安局和教育局共同审批。工读学校实行集中食宿、集中管理。其教育的基本原则是疏导与堵禁相结合,爱与严相结合,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激发自尊心与学校民主管理相结合,长期目标与阶段要求相结合,思想教育与心理矫治相结合。工读教育对坚持学习,能接受教育,改正错误,文化和技术课考核合格者,准予毕业,发给证书。毕业者同普通中学生一样,可以参军、就业、升学。年龄在16周岁以下的学生,如表现优良,还可回原普通中学继续学习。工读教育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还指本世纪20年代中国兴起的工读教育运动。

工读教育

特殊教育的一种。通过边劳动边学习的方式,对有违法或轻微犯罪行为的青少年所进行的教育。目的是使青少年认识错误,重新做人,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并掌握一定生产劳动技术的社会成员。办好工读教育,有利于减少青少年犯罪。中国工读教育的方针是“挽救孩子、造就人才、立足教育、科学育人”。1955年创办的北京工读学校,经过多年工读教育的实践,证明了该教育形式和教育方针的正确和成功。通过教育,绝大多数违法青少年都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工读教育

特殊教育的一种。通过边劳动边学习的方式,对有违法或轻微犯罪行为的青少年所进行的教育。目的是使青少年认识错误,重新做人,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并掌握一定生产劳动技术的社会成员。办好工读教育,有利于减少青少年犯罪。中国工读教育的方针是 “挽救孩子、造就人才、立足教育、科学育人”。1955年创办的北京工读学校,经过多年工读教育的实践,证明了该教育形式和教育方针的正确和成功。通过教育,绝大多数违法青少年都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