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左丘明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30 左丘明史学家,春秋时代鲁国人。任鲁国太史,曾与孔子同观鲁史。相传双目失明后著《左传》、《国语》。 左丘明生卒年不详。是春秋末期的历史学家和散文家,大约与孔子同时或稍前。《汉书·艺文志》说他是鲁国太史。据 《论语·公冶长》说,孔子很尊敬他。按司马迁的 《报任安书》 说,《国语》出自左丘明之手。相传《左传》也是左丘明著的,因此也称《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是中国第 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止于哀公四年(公元前454),记载了春秋战国时代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活动,尤其长于描写战争,叙事曲折生动。《国语》是中国第 一部分国记事的国别史,记事上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前967~前453),全书共21卷,与 《左传》相比,更注重记言,略于记事。一些篇章的人物也刻画得很生动。《国语》对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左丘明春秋时史学家。曾为鲁国太史。复姓左丘,名明; 一说姓左,名丘明。孔子时鲁国人,一说在其前。双目失明。传为《左传》与《国语》的作者,但颇有争议。 左丘明见“左传”。参见“历史”中的“左丘明”。 左丘明生卒年不详生平无考。《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说左丘明是《左传》的作者。唐孔颖达认为他姓左名丘明(《春秋左氏传序疏》),清朱彝尊认为左丘为复姓(《经义考》),清俞正燮又认为左是左史之官,姓丘名明。关于《左传》是否为左丘明撰,后人也时有异议,然尚无充分证据论定。《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它又是一部出色的散文著作,与《春秋》相较,它更具备了文学性,书中出现的戏剧性的故事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是历史散文的一大进步。其叙述历史事件,谋篇布局详略得当,优游不迫,其语言之简要尤为历代之楷模: “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刘知几《史通·六家》),“百世史家,类不出乎此法”(刘熙载《艺概·文概》)。《左传》把历史的真实性、倾向的鲜明性、表达的形象性结合起来,通过具体的人物活动去展现历史画面,创立了中国历史撰述的优良传统,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在散文史上更为历代所推崇倍至。 左丘明左丘明 (? —?),春秋时代的史学家、文学家。其生卒年代难以详考,史书对其生平载之甚少。有说与孔子同时,并受到孔子的尊敬; 有说又稍晚于孔子,是孔子的弟子。相传世为左史,故以左为姓,名丘明; 一说,左丘是复姓,曾为鲁国太史,因目盲,后人故称为 “盲左”。司马迁 《史记·十二诸侯年代表》 载: “鲁君子左丘明……因 ‘孔子史记’ (即 《春秋》) 具论其语,或 《左氏春秋》”。《左氏春秋》 简称 《左传》。在 《太史公自序》中又说: “左丘失明,厥有 《国语》”。《汉书·艺文志》 载有左丘明撰 《左氏传》 30卷、《国语》 21篇,故自马、班以来,一般都认为左丘明是 《左传》 和 《国语》 的著者。自唐以来,众说纷呈,许多学者皆对马、班的说法持怀疑态度。现代许多学者认为上述并非出自一人一时之手,左丘明是收集和整理者。 左丘明生卒年不详春秋时史学家。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相传他曾为鲁太史,作《左氏春秋》(《左传》),又传作《国语》。当时中国史学尚处于萌芽时期,除有史官编录的《春秋》外,当还有瞽矇(盲史官)讲述有关这些题目的具体内容以及远古传说以补充文字的记录。左丘明是孔子亲见的优秀瞽矇,也是中国有大量口头著作流传的第一位史学家。 左丘明春秋时鲁太史,约与孔子同时。目盲,后人亦称“盲左”。当时颇有影响,孔子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所传《左氏传》,为儒家经典之一,是古文经学的主要代表。又,《汉书·艺文志》载“《国语》21篇,左丘明著。”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