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巫蛊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巫蛊刑名。即以巫术蛊惑他人的行为。《资治通鉴·宋纪四》: “魏昭成帝始制法令: ……巫蛊者,负羖羊、抱犬沈诸渊。” 巫蛊中国古代利用巫术,如祈祷鬼神、祝诅咒语、画符、畜养毒虫及埋置木偶人等方法,企图加害于人,称为巫蛊,又根据具体方式,称“厌魅”、“造畜巫毒”等。汉律规定,敢蛊人及教令者,弃市。汉武帝时,江充曾利用武帝患病,大兴“巫蛊之狱”,牵连死者达数万人,以致逼反太子,皇后自杀。北魏崔浩定律令,巫蛊者负羖羊、抱犬沉诸渊。唐律将造畜蛊毒、厌魅定为 “十恶” 之 “不道”,犯者,绞。 巫蛊中国旧律中的罪名。指巫师伪托神道用邪术诅咒以图祸人。《六韬·文韬·上贤》:“七曰:伪方异伎、巫蛊左道、不祥之言,幻惑良民,王者必止之。”汉武帝时,因巫师用迷信邪道蛊惑人心而引起了“巫蛊之狱”。汉律规定,巫蛊者弃市。《魏书·刑罚志》:“诬蛊者,负羖羊,抱犬,沉诸渊。”“唐律有造畜蛊毒罪,但与上述诬蛊之义有别。 巫蛊巫术之一种,秦汉时期极为盛行。当时人认为巫觋下神时祝诅及用木偶人埋地下,可以害人,称为“巫蛊”。吕思勉称其为“华夷迷信之所萃也”。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汉武帝陈皇后因巫蛊而被废黜,受诛者达三百人。武帝晚年多病,疑其左右巫蛊所致。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丞相公孙贺被大侠朱安世告以奸事及巫蛊,死狱中。次年(公元前91年)江充又奏言宫中有蛊气,遂掘蛊于太子宫;太子刘据杀江充及其帮凶胡巫;武帝发兵追捕,太子拒抗,激战五日,死者数万;后太子兵败自杀,史称“巫蛊之祸”。其后,因巫蛊而罹罪者,不胜枚举,如西汉广陵厉王、中山孝王太后、息夫躬,东汉和帝阴后、灵帝宋后、和帝幸人吉成、光武子阜陵质王延,乃至三国吴之孙亮,无不遭受此祸。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