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巴西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巴西Baxi位于南美洲东部,面积851万多平方公里,1991年人口1.53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国家。除智利与厄瓜多尔外,巴西与南美洲其它十个国家接壤,东濒大西洋。人口大部分集中在大西洋沿岸的东南部和东北部,广大内陆地区特别是亚马孙州人烟稀少。巴西以当地生产的一种名叫“巴西”的红木而得名。居民多信天主教,葡萄牙语为国语,印第安人是最早的居民。16世纪初沦为葡萄牙殖民地,1822年独立。巴西民族结构复杂,且种族成分不断变化,现以白人占多数,黑白混血人占1/3,此外还有黑人、印欧混血人、印第安人、亚洲移民及其后裔。国土由平原和起伏不大的高原组成,北部亚马孙平原占巴西领土约1/3,为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达1 500—2 500毫米;中部和南部是巴西高原,约占全国面积1/2,多属热带草原气候,年均温20—23℃,年降水量1 000毫米;西南部为巴拉圭盆地,多沼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巴西资源丰富,森林面积约347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二;可开发水力资源2.1亿千瓦,居世界第三;铁矿储量居世界第二,伊塔比拉“铁山”是世界储量最大的高品位铁矿之一;铌、铍等稀有金属储量居世界首位;铀、铝土、铜、锡、铅、锌、黄金和非金属矿中的石英、金刚石、云母、石墨、石棉、岩盐等储量丰富;煤、石油储量不多。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巴西一直以单一经济为特色,先后经历了16世纪的红色染料、17世纪的蔗糖、17世纪末的采金、19世纪中期的咖啡种植园及本世纪初的天然橡胶为单一经济支柱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面发展,建立了石油、汽车、造船、机械、石油化工、飞机、电子和军工等新兴工业部门,从一个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农业国发展为经济较发达的工业农业国。工业主要集中在圣保罗—里约热内卢—贝洛奥里藏特工业金三角。种植业是最主要的农业部门,产品种类多,产量居世界首位的有咖啡、甘蔗、香蕉、剑麻、蓖麻和水果;居第二位的有可可、柑桔、大豆等;玉米、稻米、棉花、烟草等产量也居世界前列。畜牧业以养牛为主,在世界也占重要地位。1960年以前的首都为里约热内卢,现在的首都为巴西利亚,是全国政治中心、交通中心。圣保罗是巴西也是南美洲最大的城市。 巴西 巴西各国手册丛书张宝宇等编著,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出版。32开,271页。 巴西Brazil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位于南美洲东部。东濒大西洋。面积8511965平方公里。人口14130万(1987年)。白人约占55%,混血人种38%,黑人6%,印第安人0.2%。葡萄牙语为国语,多信天主教。首都巴西利亚。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北部亚马孙平原,约占全境的1/3,地势低平,终年高温多雨,是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中部巴西高原(面积500多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起伏平缓,平均海拔400—900米,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富黑色和有色金属等矿产。东部沿海有狭长平原,水热条件好,是重要农业区。有亚马孙、巴拉那、圣弗朗西斯科三大河系。亚马孙河横贯北部。全境除最南部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外,其他地区都属热带气候。16世纪30年代沦为葡萄牙殖民地。1822年独立。拉丁美洲经济最发达国家。资源丰富,品种较齐全。工业生产稳居拉丁美洲首位,主要有钢铁、采矿、汽车、造船、石油、水泥、化工、冶金、电力、建筑、纺织、制鞋、塑料、食品等。电讯、飞机、军火、电子等新兴工业正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农业可耕地约2.9亿公顷,咖啡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甘蔗、可可、大豆和柑桔产量居世界前列。粮食作物主要有稻谷、玉米、木薯、大豆、小麦、杂豆等。为世界上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 巴西国名。全称巴西联邦共和国。面积851.19万平方公里。人口13840万,其中白人占54.77%,黑白混血种人占38.45%,黑人占5.89%,黄种人占0.63%,印第安人占0.2%。葡萄牙语为官方语言。88%的居民信奉天主教。首都巴西利亚。位于南美洲东部。北界法属圭亚那、苏里南、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西邻秘鲁、玻利维亚,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乌拉圭,东濒大西洋。海岸线长约7407公里。全境地形分亚马孙平原、巴拉圭盆地、巴西高原和圭亚那高原。其中亚马孙平原最大,约占全国面积的1/3。高原山势平缓,其中巴西高原海拔600-900米。主要河流有亚马孙、巴拉那和圣弗兰西斯科三大河系。亚马孙河全长6751公里,横贯西北部,是世界上河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的河流。除最南部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外,其它地区属热带气候。亚马孙平原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炎热,年平均气温达27℃~28℃。雨量丰沛,西部年平均降水量达2000~3000毫米以上。巴西高原大部分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22℃以下,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东北部较干旱。东部沿海地区空气湿润,年平均降水量2000毫米。9-次年1、2月为雨季,3-8月为旱季,约90%的降水集中在雨季。农业生产咖啡、棉花、玉米、水稻、甘蔗等。肉、乳用养牛业发达。工业主要有钢铁、石油加工、汽车制造、造船、纺织、制糖、采矿等。 巴西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全称巴西联邦共和国,1822年独立,建立帝国,1889年成立共和国。位于南美洲东部,介于5°16′N~33°45′S和34°45′~73°59′W之间。南北长4320km,东西宽4328km。面积8547403km2,居世界第5位,占拉丁美洲总面积的48%。海岸线总长7400多km。人口16179万(1998)。首都巴西利亚。1974年8月15日与中国建交。全境地势较平坦,几乎全部为平原和低缓的高原。绝大部分地区海拔在900m以下,其中200m以下的平原占41%。海拔在900m以上的地区约占3%。是世界河流较多的国家,有亚马孙、巴拉那和圣弗朗西斯科三大河系。亚马孙河由西向东横贯国境北部,干流流经巴西境内3000多km,是世界上最大河流之一。全境大部分地处热带,仅最南部地处亚热带。亚马孙平原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炎热,年均气温达27~28℃,年降水量达2000~3000mm。巴西高原大部分属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上。东南沿海年降水量可达2000mm以上。经济实力居拉美第1位。在世界经济中位居前8位之列。服务业、工业和农牧业,是巴国民经济支柱产业。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9010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569美元。1999年4月汇率:1美元=1.75雷亚尔(巴货币)。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铁矿储量650亿t,铁矿砂产量和出口量均为世界第2位,品位较高,多数在60%以上。铀矿、铝矾土和锰矿储量均占世界第3位。森林面积442万km2,覆盖率52.2%,木材储量658亿m3。水力资源丰富,约2.35亿kW。工业较发达,实力和工艺均居拉美第1位。1997年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4.3%。工业从业人员约1625万人,约占总劳动力的22.2%。1998年工业增长率为-0.98%。农牧业较发达,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1996年全国农业劳动力1660万人,约占总劳动力的22.7%,1997年农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咖啡、甘蔗、柑橘产量居世界第1位,其中橙汁占世界市场的85%。可可、大豆产量居世界第2位,玉米居世界第3位。1996年农产品出口总额为15138万美元。可耕地面积约4亿hm2,已耕地面积约9000万hm2,牧场2亿hm2。1998年谷物总产量7407.3万t。服务业较发达,1997年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3.7%。从业人员约占总劳力的69.2%。旅游业已有80多年的历史。为世界十大旅游创汇国之一。1997年外国游客290万人次,净收入约20亿美元。1998年公路运输占全国运输总量的63.11%,铁路占21.01%,水路11.72%。1997年铁路总长29706km,其中7.1%为电气化铁路。1997年公路总长165万km,其中柏油路9.2%。有商船总数2453艘,总吨位1059万t。1996年港口吞吐量2.68亿t。全国有8家航空公司,均为私营。拥有各种型号波音客机100多架,全国通航城市150个,与世界各主要地区均有直通航线,有大型机场29个。1998年全国有初级小学19.7万所,在校学生约3580万人;中等教育学校15213所,在校学生约696.7万人;高等院校及教育机构851所,在校学生186.9万人。1997年有文盲15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7%。2004年人口18159万。独立日(国庆)9月7日。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6049亿美元。经济增长率5.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330美元。通货膨胀率9.3%。失业率12.4%。2004年工业、农牧业、服务业产值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8.9%、10.1%、50%。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