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巾舞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巾舞见“公莫舞”。 043 巾舞著名汉代舞蹈。舞者执长巾而舞,长巾的一端是缚在一支短木棍上,便于挥舞。巾舞原是在民间流传的舞蹈,后来进入宫廷,逐渐演化成具有戏剧性的舞蹈。如出土汉砖曾画有一女子在前面挥舞巾袖,后边一侏儒在追逐,很有戏剧性。《晋书·乐志》中说巾舞,即公莫舞。公莫舞表现的是刘邦赴项羽的鸿门宴,项庄舞剑欲刺刘邦,项伯也起舞以袖相隔,并说:“公莫!”这也是具有戏剧情节的巾舞。巾舞流传久远,如晋、隋以来的《使乐天》,唐代的巾舞,一直到新中国的红绸舞,都是巾舞的继承。 巾舞汉代著名宫廷舞蹈。又称 “公莫舞”。相传刘邦、项羽宴于鸿门,项庄舞剑,欲杀刘邦,项伯起舞,以袖相隔,并说“公莫!” 意思要项庄不要杀刘邦。因用巾或长袖为道具作舞,故称“巾舞”,类似今日的长绸舞。山东安邱汉画像石,画一高髻细腰女子,下身穿分成四片的舞裙,其长及地,不见双足。裙开叉极高,从腰部就开始分片,舞者手握双巾,在其身体两侧作上下旋转飞舞,舞者上身略向后仰,头稍偏,身段优美、生动,在安邱另一汉画象石上,舞者为一男子,长袍束腰,戴冠,着裤和靴,右脚踏一鼓上,双手各持一巾,巾长约丈余,一巾向右上方飘扬,一巾向左下方飘飞,姿态豪放。四川成都扬子山汉画像砖,一女舞者,头梳双髻,身穿短衣长裤,双手执长巾,作 “射雁” 姿势,长巾横飘于空中,手执一端包有短木棍,舞起来既省力,又便于完成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舞者身后有一形象滑稽的男子,手拿鼗鼓,张双臂,似在与舞者嘻戏。巾舞在我国舞蹈史上具有重大的影响,一直流传至今。 巾舞古代的一种舞蹈,因持巾而舞得名。汉代史籍不载巾舞,但画像石中屡屡见之。巾舞的起源有二说:一说巾舞起源于周代的帗舞,一说巾舞起源于汉初。《通典》认为,秦末汉初鸿门宴上项庄舞剑,项伯以袖隔之,即巾舞之源。“后之用巾,益象项伯衣袖之遗式”。后巾舞至唐宋一直流行。 巾舞汉代著名的杂舞之一。常见的有长巾舞、短巾舞、双巾舞等多种形式。“巾舞”与现在常见的“绸舞”很相似。“长巾舞”通常有单人或双人表演,“短巾舞”多用于集体的舞蹈场面。女子表演的“巾舞”身段优美,姿态生动;男子表演的“巾舞”则矫健豪放。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