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布氏姜片虫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布氏姜片虫简称“姜片虫”。吸虫纲,片形虫科。寄生于人体小肠中的大型吸虫。雌雄同体。虫体肥厚不透明,呈肉红色,背腹扁平,前端稍尖,后端钝圆,压制标本状似姜片。大小20—70×8—20毫米。虫卵淡黄色,椭圆形,壳薄,有小盖。中间宿主为扁卷螺,囊蚴附着在菱、荸荠等水生植物体表上,人因生食此类植物而感染,并引起姜片虫病。 布氏姜片虫吸虫纲片形科姜片属的一种。寄生于人和猪的小肠。1843年布斯克在英国的一具印度水手尸体的十二指肠中首先发现此虫。中国有18省流行此种寄生虫病。布氏姜片虫成虫长椭圆形,扁平,肉红色,长20~75mm,宽8~20mm,厚0.5~3mm。是在人和猪体内寄生的最大吸虫。口吸盘直径约0.5mm,位于体前端,腹吸盘距口吸盘近,直径约2~3mm。卵椭圆形,大小为(130~140μm)×(80~85μm)。卵随人粪或猪粪排出体外,落入水中,在26~30℃的温度条件下,经3周左右发育为毛蚴,毛蚴成熟后钻入中间宿主扁卷螺体内继续发育,经过胞蚴、母雷蚴、子雷蚴而后产生尾蚴,尾蚴成熟后从螺体逸出,在水中游泳。一般毛蚴进入螺体至尾蚴逸出约需45d。尾蚴在水中不久就附着在水生植物上形成囊蚴,少数尾蚴亦可在水面成囊蚴。囊蚴在潮湿的条件下可生存数月之久。人或猪吞食囊蚴后,尾蚴在小肠内脱囊,吸附于黏膜,经1~3个月发育为成虫。在中国发现的可供姜片虫作为中间宿主的扁卷螺有4种:凸旋螺、肯氏圆扁螺、半球多脉扁螺和大脐圆扁螺。由于病原发育所需的温度较高,7月尾蚴方从螺体开始逸出,附着于水生植物上形成囊蚴,等待侵袭人畜,所以该病的流行都在下半年。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