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帛书老子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帛书老子

西汉。通高24.2厘米。1973年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老子》是一部有着广泛影响的先秦著作。被认为是道家经典,分“德”经、“道”经两部分。这部书流传至今有许多种本子,内容文字互为出入,汉朝流传的各种版本,都把“道”经作为上篇,“德”经作为下篇,通常又称《老子》为《道德经》,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帛书《老子》有甲、乙两种写本和《老子甲本卷后佚书》、《老子乙本卷前佚书》,共20400字。《老子》甲本和卷后的四篇古佚书用帛合抄成一个长卷,共465行,13000多字,字体为篆书,根据书中不避汉高祖刘邦讳,推算抄写的年代,最晚在汉高祖时期,约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195年间。卷后四篇古佚书,第一篇《五行》阐述了孟轲的一些论点,谈到有关“慎独”与“性善”等问题,共181行约5600字;第二篇《九主》记载了伊尹对“九主”的论述,其肯定了法君法臣,否定了其它八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尊法思想,共52行约1500字;第三篇《明君》着重论述攻战守御,文中有“昔者齐人与燕战”等语,是指公元前284年五国伐齐之事,当为兵家著作,共48行,约1500字;第四篇《德经》综述了五行和德、圣、智的关系,共13行,约400字。《老子》乙本和卷前的四篇古佚书合抄在一幅宽帛上,共252行,约16000字,字体为隶书,根据书中避汉高祖刘邦讳,而不避惠帝列盈讳,抄写年代约在公元前194年至公元前180年,卷前的四篇佚书,第一篇《经法》主要讲刑名,分道法、国次、居正、六分、四度论、七论、论约、名理等九小章,其中《道法》主要论述了道与法的关系,共77行;第二篇《十六经》讲刑名和阴阳刑德,记载了黄帝的一些神话,分立命、观、五正、果童、正乱、姓争,雌雄节、兵容、成法、三禁、本伐、前道、行守、顺道共13章,65行;第三篇《称》汇集了很多“格言”,讲朴素的辩证法,共25行;第四篇《道原》内容推究道之本原,讲道,即事物的客观规律,共9行。帛书《老子》的出土,为研究古代历史,尤其是法家、兵家、道家等思想史,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19 6: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