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帝师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帝师元朝受皇帝供奉的最高神职。例由乌思藏佛教萨斯迦派的高级喇嘛充任。世祖至元六年(1269)始设,第一任为*八思巴。此后历代十四任帝师亦多出身于款氏家族。帝师是全国佛教的最高领袖,例领宣政院事,秩从一品,赐玉印。帝后妃主都从受灌顶(洗礼),新君即位,顺从其受佛戒九次。帝师法旨与皇帝诏令并行于吐蕃地区,也行于内地寺院。 帝师元代赐予喇嘛教萨迦派上层僧侣的最高封号。原称国师。蒙古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即帝位,封*八思巴为国师,领总制院(1288年改为宣政院)事。至元七年(1270)升号帝师。此后,凡嗣为帝师者,例领宣政院事,秩从一品,赐玉印。元制,皇帝即位前,须从其受佛戒九次。皇帝向藏族地区颁发文告, 例由其副署。平日在御前设专座,位高权大,声势烜赫。其亲属门徒皆享受高官厚禄。终元之世, 共设十五任。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