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常志美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常志美清初中国伊斯兰教著名经师。字蕴华。约1610年生于山东济宁,1670年去世。回族。据其门人舍起灵 (蕴善) 主编的《经学系传谱》载,7岁时与表亲李永寿 (延龄) 同入儒学读书。11岁入本坊学伊斯兰教经典。后二人同赴金陵,先投江宁马真吾师,学习《米尔萨德》; 复抵郑之貂谷, 投学于临潼张少山师,钻研《骚乌》、《满俩》、《白亚尼》、《那哈吴》等经。不二载,各成其学,遂同归济。先隐于峄山,互相切磋各自未了之学,出山后,先应济宁东大寺之聘设义学,越二年,遵其训者修建西大寺,遂与李永寿同堂授学。学识渊博,钻研义理不遗余力,尤精于波斯文法,负芨相投者甚众,时人以之与李定寰、马君实、马明龙并称为“东土学者之四镇”。其教学系统被称作“山东学派”。以兼授阿拉伯文,波斯文经典为其特色。著《赫华亦》、《米纳哈迟》二经,供世人学习波斯文法,不仅长期作为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重要教材,而且受到阿拉伯国家伊斯兰学者的“同辞赞绝”。故被穆斯林尊称为“常仙学”、“常巴巴”。 常志美清康熙(1662—1722)年间伊斯兰教经师。原籍中亚撒马尔罕。九岁从其叔奉使至京贡狮, 留居陕西。字蕴华,亦作永华。早年从胡登洲再传弟子习经,后至山东济宁讲学。先在东大寺,后移西寺,与当地常姓联宗,遂姓常。一度应聘至广西柳州讲学。精波斯文法, 在讲授方法和课程设置上,注重博览,习阿拉伯文经典外,还习波斯文经典教义。其学说后来发展为经堂教育的“山东派”。著有《法尔西文法》(即波斯文法)。 常志美情伊斯兰教经师。字永华。身世说法不一。一说其原籍撒马尔汗,9岁随其叔奉使押送1狮到北京进贡,遂留居陕西,从胡登洲第4代门人学经,后到济宁,与当地常姓联宗而姓常。一说其先人原居江南,清康熙年间出任大经师。精通波斯文。注重研究宗教哲学,并兼授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经典教义,其学说后来发展成为经堂教育的山东学派。华北地区的穆斯林多尊他为“常仙学”、“常巴巴”。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