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平仄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18 平仄

指古人把汉语四声分成的两大类别,即平声和仄声的简称。“平”指平声,“仄”就是“侧”,即“不平”的意思,指上声、去声和入声。南朝齐梁时归纳出“四声”,并且有意识地利用字调平仄有规律地交错来加强诗文的节奏感。到了唐代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近体诗,开始用 “平仄”的名称讲述诗体的声律。又找出了“平仄”交替组合的规律,如“相间相重”,“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等,并总结了许多配合的格式或类型,如“仄起平收”,“平起仄收”等,成为我国古代格律诗的特殊艺术技巧和重要特点之一。普通话若按“平仄”分类,则阴平、阳平是“平”,上声、去声是仄。普通话没有入声,古入声字分归在阴、阳、上、去中,因此,辨别近体诗用字的平仄,应以中古音为准。如屋 (wū)、竹(zhu),普通话是阴平和阳平,但因是古入声,所以仍属“仄”声。由于四声在调值上有高低升降的不同特点,诗文中按照一定规律安排平仄,就会产生抑扬顿挫、铿锵悦耳的音乐效果。

平仄

音韵学术语。古代音韵学家将平上去入四声分为平仄二大类。平声即四声中的平声。仄声,指四声中的上、去、入三声。旧体诗词和骈文中多将平声与仄声互相调节,使声调和谐。

平仄

古四声的再分类。“平”是指古四声中的平声。“仄”是指古四声中的上、去、入三声。普通话四声来源于古四声,但普通话四声中没有入声。如果也按“平”、“仄”分类,则阴平、阳平是“平”,上声、去声是仄。古入声分归阴、阳、上、去四声中,因此,普通话阴平、阳平中的古入声字也应该是“仄”声。如“屋”、“竹”是阴平、阳平,原是入声字,仍应属仄声字。四声在调值上各有高低升降的不同特点。诗歌和唱词按照平仄声的调配,可以增强节奏感,能充分表现声调的变化谐协,形成语言抑扬顿挫的音乐美。自古以来,诗词曲、骈文、对联都讲究平仄。格律诗尤其注重平仄。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3:4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