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平沙落雁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54 平沙落雁琴曲。北宋末年汴梁(今开封)名妓李师师曾“鼓《平沙落雁》之曲”(见宋人小说《贵耳集》)。曲调悠扬淡雅,写秋雁远来,盘旋飞落,鸣叫呼应,绘声绘色。乐谱初见于《古音正宗》(1634编)。现存琴谱所载同名琴作多达百种,是近数百年来最流行的作品之一。 平沙落雁衡阳市南有回雁峰,据传北雁南来至此而返,又因峰势如雁在回旋,故曰回雁。峰下有朱紫塘,北雁秋季南来时,常成群于此梳洗羽毛,然后停落沙滩上,形成“平沙落雁”美景,为 “潇湘八景” 之一。历代文人常以此为典作秋景描写。如《昭君怨》 中即有 “见平沙落雁,声断衡阳” 之句。 平沙落雁潇湘八景之一。位于衡阳市城南区回雁峰一带。旧指回雁峰麓秋日雁景。北宋米芾《潇湘八景图诗序》云: “霜清木落,芦苇苍苍。群鸟肃肃,有列其行。或饮或啄,或鸣或翔。匪上林之不美,惧矰缴之日将。云飞水宿,聊以随阳。书断衡阳暂此回,沙明水碧岸莓苔。相呼正喜无矰缴,又被孤城画角催。” 回雁峰居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首,湘江自南而来,傍山北上汇合蒸水、耒水。由于地理思维的局限性,古人误认为雁到衡阳不再南飞,山因此而名。每当北方天气转冷,南方则金风送爽,雁阵南行,艳阳高照。秋天水落,江畔旷野平沙,色白如雪,芦苇丛丛,常常引来雁阵栖宿,构成一幅生动的秋雁戏沙图。存世书画代表作有南宋释法常 (牧溪) 《平沙落雁图》、当代傅抱石 《屈子行吟图》卷等。音乐作品有古琴曲《平沙落雁》 (又名 《平沙》、《雁落平沙》),作者传为唐陈子昂,又传为宋毛敏仲,或明朱权。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