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序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序见“西周乡学”和“汉代郡国学”。 序州官学名。《礼记·学记》: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陈浩注: “古者25家为闾,同在一巷,巷首有门,门侧有塾。民在家者,朝夕受教于塾也。500家为党,党之学曰庠,教闾塾所升之人也。术当为州,12500家为州,州之学曰序。《周礼》乡大夫春秋以礼会民,而射于州序是也。序则教党学所升之人。天子所都,及诸侯国中之学,谓之国学。” 序古代学校名。参见“庠”。 序文体名。指序文,是写在一部书或一篇诗文前边的文字。宋王应麟《辞学指南》云:“序者,序典籍之所以作。”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云:“按《尔雅》云:‘序,绪也。’字亦作‘叙’,言其善叙事理,次第有序,若丝之绪也。”由此可知,序或叙,是在著作写成后,对其写作缘起、立意、内容,体例、目次等加以叙述、说明的一种文章。序的正式出现大约始于汉代,司马迁的《史记》有《太史公自序》,班固的《汉书》有《叙传》,扬雄的《法言》有《法言序》。序在写法上大体分为主叙事和主议论两种,但两种写法往往交互使用,许多优秀序文还常常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如宋代欧阳修所撰《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名文,而又情理兼长;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是一篇以记叙为主的著名序文,而又情采并藏。此外,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则是一篇记叙而兼抒情的著名序文。隋唐以前的序文一般置于全书之后,与后世置于书前不同。序文还有“引”、“题辞”等异名。序中另有一种文体,用于惜别赠言,内容多推重、赞许认之辞,称为赠序。赠序形成于唐初,韩愈所作最多,也被论为最好。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