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库恩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库恩1922—Ku’en,T·S·Kuhn美国科学哲学家。科学哲学历史主义学派代表之一。1922年7月18日生于辛辛那提。1943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949年获哲学博士学位。50年代以来,先后在斯坦福行为科学研究中心,普林斯顿大学,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等处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 库恩1922—美国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出生于辛辛那提,曾获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在普林斯顿等大学教过科学史。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的动态结构,主张研究科学史要重视人的作用,科学家所受的社会历史影响和心理特征使他提出科学的“范式”,它包括科学理论体系、运用这一体系的心理认识因素。指导并联系前二者的自然观三个方面;科学发展就是旧范式向新范式的转换,其结构模式为:前科学→常规科学→危机→革命→新常规科学→……,其中每一阶段都不是靠知识的积累、而是靠突变完成的。著有《科学革命的结构》、《必要的张力》等。 库恩1922—Kuhn,Thomas Samual美国科学哲学家,科学哲学历史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出生于辛辛那提市。1943年毕业于哈佛大学物理系,1949年获博士学位。任教于哈佛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他在长期的科学史研究中,形成了一套全新的科学观,推翻了靠点滴成果累积取得科学进步的传统的科学发展观,在学术界引起巨大震动。他反对把科学看作事实、方法、理论的机械堆砌,也反对把科学与错误、虚构截然对立的绝对化观点。他用一个图式来描述科学发展的过程:前科学时期→常态科学时期→反常与危机→科学革命→新的常态科学时期→……也就是说,任何一门科学都是从前科学发展而来的,在前科学时期,研究者们没有形成共同信念和观点方法,众说纷纭,各行其事,研究工作处于分散的初级阶段。当某种学说占居统治地位、形成一个科学共同体后,大家按照统一范式从事研究,同时推动范式的发展、充实,这就进入常态科学时期。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事实不能纳入原范式,于是出现反常与危机。危机最终引发科学革命,旧范式被新范式取而代之。在新范式下,科学又进入一个新的常态发展时期。库恩的观点有许多深刻之处,他强调科学的发展是通过新旧范式的革命性置换实现的,是科学家的世界观变革。这些观点在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但是他的相对主义和工具主义倾向也不断引起争议和批评。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