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府兵制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府兵制度

北朝至隋唐时期的一种军事制度。西魏大统年间 (535—551) 宇文泰所建,实由鲜卑部落兵制发展而来。共24军,由6柱国分领,下设12大将军、24开府。军士开始只由鲜卑或准鲜卑人充当,后逐渐扩大到“关陇豪右”和“户高丁多”之家,府兵户籍另立,与民户有别。北周武帝时,府兵军士改称“侍官”,加强中央的控制。隋初,军府名称为骠骑府,以骠骑将军为长官,后改称鹰扬府,军人称卫士,户籍改属州县,唐为折冲府,设折冲都尉与左右果毅都尉。史载,贞观十年,共有634府,分隶12卫和东宫6率。府兵卫士平时务农,农隙教练,征发时自备兵器、资粮,分番轮流宿卫京师,防守边境。折冲府绝大部分分布于京师附近的关内、河东、河南等道,以加强中央集权制度。每府兵额由800人至1200人,编制单位有团、旅、队、火。从高宗时起,府兵即因分番更代多不按时,负担过重,逃避兵役。玄宗开元时,以府兵无力自备兵器、资粮,须由政府拨给,卫士改用招募,戍边的兵士也改用“官健”。天宝八载 (749),折冲府已无兵可交,府兵制名存实亡。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5:2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