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庠序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庠序中国古代的学校。《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后人又将庠序概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庠序古代的学校。《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礼记·学记》:“党有庠,术(遂)有序。”后人通释庠序为乡学,亦以庠序概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庠序中国古代早期的学校名称。传说在虞舜时期就有了“庠”的教育机构,《三礼义宗》就有“有虞氏之学名庠”的说法。从字义上讲,“庠”为养羊之地,在远古时期羊为美肴,往往只有氏族长老者才有资格享用,所以庠逐渐演化为氏族敬老、养老的地方。《礼记·王制》载:“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又由于原始社会教育新生一代的任务通常由老人担任,庠后来便成为教育的场所,其教育内容就是敬老和忠老。“序”是夏代的教育机构。《礼记·明堂位》载:“序,夏后氏之序也。”序最初为习武的地方。《孟子·滕文公上》:“序者,射也。”意即习射的地方。习射是夏代的重要教育内容,习射必须遵循长幼先后之序,习射必先习礼,由射观德,故名“序”。商代以后,庠序各自成为专门的学校机构,西周把庠序都归于乡学,东汉(25年~220年)之后,庠序就不再作为学校的正式名称。但一直是地方学校的别称。 庠序古代学校。《孟子·滕文公上》说:“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礼记·学记》中说:“党有庠,术(遂)有序。”后人通释庠序为乡学,也有把庠序概称为学校或教育事业的。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