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异染色质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异染色质细胞分裂周期中固缩行为不同于大部分染色质(即常染色质)的染色质。其正固缩染色质较早螺旋化而超常浓缩并染色较深,且在常染色质复制和转录时不进行复制和转录;其负固缩染色质则相反。经常呈异固缩状态的不活泼的染色质称结构型异染色质;只在某一时期或某些条件下呈异固缩状态的称条件性或功能性异染色质。许多动物的Y染色体几乎全由异染色质构成。 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间期及分裂期的早前期和末期,细胞核内被碱性染料浓染的染色质部分。常沿核边缘分布,电镜下电子致密度高。由DNA链、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等组成的染色质丝紧密螺旋缠绕而成。DNA与组蛋白紧密结合且高度螺旋化,一般无RNA转录,处于功能静止状态。常可分为结构异染色质(constitutive heterochromatin)和功能异染色质(facultative heterochromatin)两类。前者在不同细胞均为异染色质,主要位于染色体的着丝粒、端粒及核仁组织区等处;后者在特定的细胞或发育条件下可以是常染色质状态,如雌性哺乳动物的两条X染色体在胚胎发育早期均为常染色质,以后有一条转化为异染色质(即Barr小体)。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