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从四德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36 三从四德封建社会歧视和压迫妇女的伦理道德规范,要求妇女遵行的三种道德关系和四种德行。三从语出《大戴礼记·本命篇》:“在家从父,适人从夫,夫死从子,无所敢自遂也”,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仪礼·丧服·子夏传》)。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周礼·天官·九嫔》)。汉郑玄注:“妇德谓贞顺,妇言谓辞令,妇容谓婉娩,妇功谓丝枲。”妇德即贞静守节,温顺服从;妇言即不道恶语,辞令不厌于人;妇容即仪容服饰鲜洁,符合等级身份要求;妇功即善做女红,勤学技艺,侍奉公婆。 三从四德sancong side是儒家为妇女规定的封建道德教条,用以歧视和压迫妇女。“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仪礼·丧服·子夏传》)并认为“夫者,妇之天也。”(同上)意思是说,妇女在未出嫁的时候,要受父亲的支配;出嫁以后,则要听从丈夫的支配;丈夫死了以后,就要服从儿子的支配。“四德”语出《周礼·天官·九嫔》,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种品德。“妇德”要求妇女严格遵守“三从”的教条,保持贞操,不能有自己的见解和独立性,“女子无才便是德”;“妇言”要求妇女说话要委婉、曲卑,要细声慢语等;“妇容”则要求妇女衣着打扮、仪态举止都要符合一定的规矩;“妇功”要求妇女学好为妇的基本功,如服侍丈夫,精通缝衣织布、居家度日之道。“四德”的中心意思就是要妇女的思想品德、言语举止、仪容态度,以至家务劳动等都要严格服从封建礼教的约束。“三从四德”是束缚妇女的精神枷锁。 三从四德中国封建社会父系文化传统中对女性的伦理规范。“三从”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语见《礼仪·丧服·子夏传》)。”四德”,又称“四教”,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种行为准则和道德品质。“妇德”要求女性规矩守贞,无须才智优越; “妇言”要求女性说话委婉、曲卑,非礼勿言,言不出阃;“妇容”要求女性平时穿戴整齐,不能妖娆,非礼勿视,端庄文雅,动静有法; “妇功”要求女性专心纺织,学好为人妇的基本功,不要求手巧过人 (语见《周礼·天官·九嫔》)。“三从四德”的思想在汉代班昭的《女诫》中得到具体而浅易的论述,并为以后历代女教读本和正史列女传所传承,成为中国历史上妇女观念的主要伦理思想,对中国女性的自身发展起了很大的阻碍作用。“五四”运动开始这种封建思想遭到强烈的批判。 三从四德中国封建社会歧视和压迫妇女的封建礼教。“三从”如《礼记》所说,“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很显然,“三从”就是取消妇女的独立人格,要求妇女从一出生就要服从于男子,永远安于依附、服从的地位。年幼时,服从父兄,结婚后服从丈夫,即使丈夫死了,还要听凭儿子做主。“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见《周礼·天宫·九嫔》)。根据后汉班昭所著《女诫》所说,所谓“妇德”,就是“清用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也就是要求妇女一生中的思想行为都要合乎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所谓“妇言”,就是“择辞而说,不道恶语,笑而后言,不厌于人”。也就是要求妇女说话要谨慎,只能低声下气,自卑自谦,取悦于人。所谓“妇容”,就是“ 盥洗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就是妇女穿着打扮要合乎封建礼教的要求。所谓“妇功”,就是“专心纺织,不好戏笑,洁齐酒食,以奉宾客”。也就是要妇女从小要学会纺纱织布操持针线,还要学会烧茶煮饭,侍奉公婆、丈夫和宾客的整套家务本领。总之,“三从四德”就是要妇女屈从男权、谨守品德、辞令、仪态和手艺的闺范。它是三纲的伦理要求在妇女身上的表现,也是封建道德给妇女规定的片面义务,是束缚妇女的精神枷锁,是封建道德压迫、歧视妇女的集中表现。 三从四德中国封建社会伦理观念的核心之一,强迫妇女遵守的三种道德关系和四种德行。“三从”一为从父兄,指未嫁在家的女性要服从父亲和兄长。二为从夫,指已经嫁人的女性则要服从丈夫。三为从子,指丈夫死了的女性则要服从儿子。“三从”以“从夫”为最重要,四德,指妇言、妇德、妇容、妇功,最早见于汉代班昭的《女诫》,即要求妇女谨守品德、辞令、仪态和女红技艺的规范。 三从四德Sancong side儒家为妇女规定的封建道德教条。“三从”语出 《大戴礼记·本命篇》: “妇女伏于人也,是故无专制之义,有三从之道:在家从父,适人从夫,夫死从子,无所敢自遂也。”《仪礼·丧服 ·子夏传》作 “未嫁从父, 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即是说,妇女在未出嫁的时候,要受父亲的支配;出嫁以后,要服从丈夫的支配;丈夫死了以后,要听从儿子。“四德”语出 《周礼·天宫、九嫔》: “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郑玄注: “妇德谓贞顺,妇言谓辞令, 妇容谓婉娩, 妇功谓丝枲。”班昭 《女诫》对 “四德作了更加详尽的解释: “夫云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功,不必技巧过人也。幽间贞静,守节整齐,行已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择辞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盥洗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专心纺织,不好戏笑,洁斋酒食,以供宾客,是谓妇功。此四者,女人之大节,而不可乏无者也。” 三从四德见“伦理学”中的“三从四德”。 三从四德束缚、压制妇女的封建道德教条。三从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仪礼·丧服·子夏传》),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周礼·天官·九嫔》)。 三从四德中国封建社会对妇女言行和品德的要求。三从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仪礼·丧服·子夏传》),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周礼·天宫·九嫔》)。东汉郑玄注:“妇德谓贞顺,妇言谓辞令,妇容谓婉娩,妇功谓丝臬。”班昭《女诫》对四德作了更详尽的解释:“夫云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功,不必技巧过人也。幽间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择辞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专心纺织,不好戏笑,洁斋酒食,以供宾客,是谓妇功。此四者,女人之大节,而不可乏无者也。”三从四德在历史上主要是起了压制和毒害妇女的作用,但其要求妇女学习纺织、礼待宾客、注意清洁卫生等,则具有合理的因素。 三从四德封建礼教为女子规定的道德标准。三从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见《仪礼·丧服》)。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见《礼记·昏义》)。要求妇女要谨守贞顺、辞令、仪态、女工、“闺范”,屈从于男子。旧社会里齐鲁尤恪守之。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