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Fuluoyide renge lilun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早期提出“二部人格结构”说,认为人的心理可以分为两部分:无意识(或称潜意识)和意识。无意识指人的原始冲动、本能、被压抑的欲望,虽为人类社会伦理道德和宗教法律所不容,但因具有强烈的心理能量与负荷,总是按照“快 乐原则”去追求满足;意识指心理同外界接触的外部表现,服从“现实原则”,排除或压抑人的心理中那些先天兽性的本能与欲望。在无意识和意识之间,还有充当检查员的前意识,是无意识中可召回的经验,警惕或防止无意识的本能与欲望闯入意识。弗洛伊德尤其重视无意识,视之为心理深层的基础,人类活动的内驱力。晚期,在无意识活动基础上,他又提出“三部人格结构”,认为人格由伊特、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伊特又叫本我,是人格的原始侧面,它包括一切本能的冲动和欲望,按照快乐的原则在无意识层中活动;自我是人格的理智侧面,处于意识层之中,根据现实的原则对来自伊特的欲求进行检查,选择为社会所接受的合理行为;超我是人格的良心侧面,它是在童年时期从儿童和双亲交往中发展起来的,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次,按照理想的原则指导自我去约束伊特的冲动,使自我的行为转向道德方向。一个人的人格结构,是从无意识层的伊特分化为意识层的自我,最后形成具有道德和良心的超我,逐渐发展起来。伊特、自我、超我三者保持平衡,人格便正常发展,如失去平衡,就导致精神病。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

精神分析人格理论之一。弗洛伊德提出。认为人格结构是一个整体,可分为彼此相互作用的三个主要成份,即本我、自我和超我,由这三个主要成份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内驱力,支配着一个人的所有行为。人格在婴幼儿期就大致形成,故此期是人格发展的最重要阶段。人格的发展一般要经过五个时期:1.口腔期;2.肛门期;3.性器期;4.潜伏期;5.生殖期。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8:5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