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弗罗姆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弗罗姆1900—1980

德国心理分析家、社会哲学家,生于法兰克福,在德国多家大学受过教育。1925年私人开业从事心理治疗。先前是弗洛伊德的追随者,在医疗和哲学研究方面结合了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和马克思的社会原则,他强调文化对个性的决定因素,赞成心理分析是治疗文化疾病的药方并有助于形成健全的社会。他较早地证实了心理分析理论除能有效地应用于研究家庭环境对个人的影响外还适用于社会研究。他的著作《人类毁灭的解剖》对人类产生虐待狂和毁伤性的各类个人和社会因素作了详尽的分析。《被忘却的语言》探讨了梦幻、神话等的象征性,批评了弗洛伊德和荣格的梦幻理论的片面性,提出象征性语言是人类唯一发展而成的共通语言。其他著作还有 《逃离自由》、《心理分析与宗教》、《爱的艺术》、《人类在社会中的幸福》等。

弗罗姆1900—1980Fromm,Erich

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法兰克福学派和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1922年在海德堡获哲学博士学位。曾在法兰克福心理分析研究所和社会研究所工作。1934年流亡美国,任职于纽约社会研究所、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分析研究所。40年代加入美国籍,先后任教于耶鲁大学、墨西哥大学、密执安大学和纽约大学。是美国心理分析运动的著名代表。
弗罗姆主要的理论活动是把弗洛伊德主义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他认为马克思的异化学说是对工业社会病态心理的深刻解剖,马克思对社会经济因素的分析证明他是“一位更加渊博、更加深刻的思想家”。但是马克思过分强调了经济、政治因素的作用而忽视了心理因素,这方面必须用弗洛伊德的理论来补充。弗罗姆认为异化的根源在于人的存在所固有的矛盾,即肉体对自然界的依赖与精神对自然界的超脱。人们从中世纪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获得了人身自由,但又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而失去了安全感,因此又想逃出自由,寻求更为安全的生存状态。能使人们获得安全的只有权势主义与人本主义两种体制。前者是奴役和束缚的体制,不能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反而会造成对社会的敌视,因此是不可取的。后者提倡互助合作精神,以爱来消除人们的孤独与隔阂,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从而获得内心深处的解放。因此以爱为核心的“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便是弗罗姆追求的理想,他的哲学又称为爱的哲学。
主要著作有:《逃出自由》(1941)、《健全的社会》(1955)、《爱的艺术》(1956)、《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使命》(1959)、《超越幻想的锁链》(1962)、《生存或占有》(1976)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