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三丰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张三丰明道士。据《明史·张三丰传》,名全一,一名君实,号三丰。辽东懿州人。因不修边幅,人称张邋遢。寒暑唯一衲一蓑。读书,过目不忘。洪武二十四年(1391)以后,居宝鸡之金台观。后又云游无定,不知所终。 张三丰武当派武术创始人。明代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人,道士,名全一,一名君宝,号元元子,又号张邋遢。相传他武功深厚,曾在武当山修道传艺。他将道家理学内功和民间武术融会贯通,创成武当派武术;最初为八门五手十三势拳,后来代代继承发展,形成包括拳、剑、棍、枪、刀等众多门类的武术流派。据说明太祖朱元璋(1368~1398年)、成祖朱棣(1403~1424年)曾多次派人访求,希图一见,却始终未遇。明英宗(1436~1449年) 时被封为 “通微显化真人”。 张三丰元末明初道士,以不修边幅,世称张邋遢。于武当山传授道教,剑法尤佳。以料事如神而被民间奉为真仙。明成祖曾派人入山寻之,不见。明代中后叶被封为 “清虚元妙真君”。后人辑其文为 《张三丰先生全集》,并托其名编有 《武当剑法》。 张三丰❶宋代武术家。内家拳创始人。黄宗羲《南雷文案·王征南墓志铭》:“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内家,盖起于宋之张三丰。三丰之术,百余年后传于陕西,而王宗(宋朝人)为最著。” 张三丰明初传说中的仙人。辽东懿州人。名全人,一名君宝,号三丰。又因他为人不饰边幅,又号张邋遢。据传说: 他身形奇异,身体高大魁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 无论寒暑,惟一衲一蓑。其所食或能尽升斗之饭,亦或能数日、数月而不食。又传说他能一日行千里,为人喜嬉谐,如旁若无人。曾游武当诸岩壑,时武当宫观因兵乱而毁,他预言此山异日必大兴。明太祖早年曾闻其名,于洪武二十四年 (1391) 派遣使者寻其行迹不得。后传说他居宝鸡之金台观,一日自言当死,留颂而逝。及葬、闻棺内有声,启视复活。乃游四川,曾见蜀献王,又入武当,游历襄、汉地区,踪迹奇幻不定。永乐年间 (1403—1424),明成祖又派给事中胡濙与内侍朱祥,携带着皇帝的玺书和赏赐的香币前往访求,积数年而不可得。又命工部侍郎郭琎、隆平侯张信等人,督丁夫三十余万人,大营武当宫观,费钱以百万计 既成,赐名“太和太岳山”,并设官铸印以守。此举虽未能召求到张三丰,却应验了他当时所谓 “此山异日必大兴” 的预言。总之,张三丰其人神异,而明初诸帝却相继寻访,不惜巨资,但终不能得其综迹,至明英宗天顺三年 (1459),英宗赐诰,赠号 “通微显化真人”,但仍终莫测其存亡。 张三丰元、明道士。但其生平记载不一。《异林》称宋时人,《明史》称明代人或金时人; 《张三丰先生全集·汇记》称元初人。据《明史》载,系辽东懿州人 (今辽宁彰武西南),名全一,字君实 (一作君宝),号三丰,无论寒暑着一衲一蓑,一餐能食一斗,也能数日一食,人称“张邋遢”,传说其事能先知,过目成诵,来去无踪,曾居武当山。居宝鸡金台观时,曾死而复活。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 (1391) 遣使访之,不遇,其后始终不知张三丰生死存亡。英宗正统元年(1436) 封其为“通微显化真人”。张三丰主张三教一致,提倡内丹修炼,道德修养,积善累功。张三丰所创的武当道教内家拳,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