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勋复辟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80 张勋复辟

见10252条。


252 张勋复辟

亦称“丁巳复辟”。1917年张勋复辟清朝的活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后,原清朝将领张勋一直与清朝遗老遗少互通声气,图谋复辟。1917年(丁巳年)5月,中华民国政府内发生府院之争,总统黎元洪下令罢免国务总理段棋瑞之职。段即在天津策动督军团要挟总统。6月,张勋奉黎之召,以13省军事同盟“盟主”身分,从徐州率兵进京“调停”。在德、日帝国主义支持下,逼黎于12日解散国会,后又驱黎出京。7月1日,张勋勾结康有为等保皇党人拥立废帝溥仪复辟,改民国六年为宣统九年,张自任首席内阁议政大臣。此次复辟遭致举国反对。孙中山与章炳麟、唐绍仪及陆海军官会商于上海,决定通电全国,南下护法,出师讨逆。段祺瑞亦以反对复辟为名,在天津马厂誓师讨张。12日张勋兵败,逃入荷兰使馆,溥仪再次宣布退位,为时12天的复辟活动宣告失败。

张勋复辟Zhang xun fubi

张勋在民国初年搞的帝制复辟活动。张勋是袁世凯新军的部属, 1902年(光绪二十七年)调北京宿卫端门,曾扈从慈禧太后和光绪帝。1911年 (宣统三年) 8月调任江南提督。武昌起义爆发后, 他率军进入南京城与革命军对抗, 被清政府任命为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民国成立后,其部改称武卫前军,为表示仍忠于清王朝,他和他的军队都留着辫子, 因而他的军队被称为“辫子军”,他则称“辫帅”。张勋一直企图使清帝复辟,梦想做个复国元勋。从1916年6月到1917年5月, 他召开四次徐州会议,为复辟做了准备。1917年5月“府院之争”白热化,他认为这是搞复辟活动的机会。5月下旬,黎元洪下令免去段祺瑞的国务总理职务。段遂唆使北洋军阀督军宣布独立,并在天津设立独立各省总参谋部,决心以武力倒黎。黎元洪一筹莫展, 便想利用张勋对抗段祺瑞。张勋向黎元洪表示愿意入京 “调停”黎、段之争。段祺瑞暗中表示支持张勋搞复辟, 实则想利用他赶走黎元洪,解散国会,所以也极力怂恿他入京。6月7日,张勋带领3000多(或5000)辫子兵从徐州出发, 第二天到达天津, 先强迫黎元洪解散国会, 否则不进京调停。黎元洪出于无奈,于6月 13日下令解散国会。14日,张勋入京,强令黎辞职,加紧准备复辟。各地王公贵族和清朝余孽, 这时纷纷涌入北京, 合辞上奏, 请清逊帝溥仪复辟。老保皇党头子康有为早就和张勋暗中来往, 在接到张勋的邀请后, 带着早已暗拟就的“复辟登极诏”等古文诏书十九道,赶到北京。经张勋和康有为等人秘密策划以后,于6月30日晚上召集北京的军警头目开会, 命令“辫子兵”把守清宫、车站、邮电局等要地。7月1 日早晨3点钟,张勋身穿朝珠蟒服, 率领文武官员300多人进入清宫, 拥戴清逊帝溥仪复辟。复辟头 一天,溥仪除发布“复辟诏”外,连发 “上谕” 八道, 宣布把民国六年 (1917年) 7月1 日改为宣统九年五月十三日, 恢复清朝末年的旧制度。溥仪大加封官授爵, 张勋被封为忠勇亲王, 又任首席议政大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徐世昌和康有为被封为 “弼德院”正副院长, 劳乃宣被封为法部尚书。其余复辟重要人物, 分别被封为尚书、侍郎等要职。还通令各省督军,一律改称巡抚或总督。当天,张勋还给各省军阀发出电报, 让其改用宣统年号, 悬挂龙旗。一时间, 北京城内群魔乱舞, 乌烟瘴气。大总统黎元洪逃到日本大使馆避难。复辟丑剧一开场, 就遭到全国人民的激烈反对。孙中山号召革命党人, 组织军队讨伐张勋。北京十几家报纸自动停刊, 表示抗议。上海、天津、武汉等处的报纸也无不口诛笔伐,痛斥张勋等“妖孽”、“小丑”。全国各省军民纷纷通电或集会,表示拥护共和,反对复辟。一小撮复辟分子,立即陷入中国人民反复辟的怒潮之中。张勋复辟, 本来是得到德、日等帝国主义支持的。在全国人民强烈反对下,帝国主义眼见张勋复辟阴谋无法得逞, 便马上转变了态度。德国因在欧战中已处于败势, 自顾不暇,对复辟“不能协力”; 日本见复辟无望,转而支持段祺瑞, 并给段提供100万日元的军费。其他帝国主义国家, 也相继抛弃张勋, 支持讨逆。他们以北京公使团的名义发出照会, 要求解散张勋的复辟武装。那些本来和张勋一道赞成复辟的各省军阀, 见风向不对, 摇身一变, 也打出反对张勋的旗号。段祺瑞利用张勋解散国会、逐走黎元洪的目的已达到, 又得到日本的支持, 便组织讨逆军, 自任总司令, 于7月3日在天津马厂誓师,进兵北京,讨伐张勋。12日,“讨逆军”攻入北京, 张勋的 “辫子军”狼狈逃窜。张勋逃入荷兰使馆, 康有为逃入美国使馆。溥仪宣布退位后逃入美国使馆。其他复辟分子也作鸟兽散, 张勋复辟丑剧只演12天, 就可耻地收场了。

张勋复辟Zhangxun fubi

1917年7月张勋在北京拥戴清逊帝溥仪复辟,恢复清朝旧制的事件。张勋原系清朝大臣,辛亥革命后,其部被袁世凯改编为武卫前军,驻扎在山东兖州。张部在民国以后仍保留发辫,表示忠于清室,被称为“辫子军”,张勋被称为“辫帅”。1916年6月至1917年5月,张勋召开了4次徐州会议,为复辟作了准备。5月下旬,黎元洪与段祺瑞府院之争发生后,张勋以调停为名。带兵入京,先逼黎元洪解散国会,后赶其下台。7月1日凌晨,张勋身穿朝珠蟒服,率领文武官员300多人涌入故宫,将清逊帝年仅12岁的溥仪重新扶上皇帝宝座,发布了由康有为事先拟好的诏书,宣布恢复宣统年号,通电全国,改挂大清龙旗。接着,大封官爵,恢复旧制。张勋被封为忠勇亲王,自任首席议政大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管政府最高权力。复辟消息传出后,引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北京人民拒挂龙旗,十几家报纸一律停刊,以示抗议。各地人民纷纷集会,通电声讨复辟罪行。孙中山发表了《讨逆宣言》,谴责复辟,维护共和。段祺瑞利用张勋解散国会、逐走黎元洪的目的已达到,便与冯国璋联合声讨张勋,反对复辟。他组成“讨逆军”,自任总司令,于7月3日在天津马厂誓师,进兵北京,讨伐张勋。12日,“讨逆军”攻入北京,张勋的辫子军丢盔御甲而逃,张勋逃入荷兰使馆,溥仪于12日再次宣布退位。张勋复辟的丑剧只演了12天就狼狈收场了。

张勋复辟

又称“丁巳复辟”。1917年(丁巳年)张勋拥清皇室复辟事件。是年5月,府院之争发生,黎元洪与段祺瑞矛盾激化,张勋借口应召调停,率辫子兵北上入京,胁迫黎元洪解散国会,又驱走黎元洪,7月1日拥宣统帝复位,恢复宣统年号。举国反对复辟,段祺瑞亦借端在天津马厂誓师,起兵讨张。12日张兵败梦灭。

张勋复辟

民国初年张勋拥清室复辟的丑剧。辛亥革命后,张勋继续效忠亡清,他和他的军队一直保留发辫。1916年袁世凯死后,他曾多次策动各省军阀支持清室复辟。1917年5月在英、美和日本操纵下,黎元洪总统府与段祺瑞国务院之间为对德参战问题发生激烈斗争,6月,张勋借口 “调停”黎段之争,带领3000辫子军,从徐州入北京,先迫黎元洪解散国会,后又将黎驱走。7月1日,在康有为的合作下,拥清废帝溥仪复辟,改民国6年为“宣统九年”。张勋自封为首席内阁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段祺瑞见倒黎目的已遂,便以反复辟为名,在马厂誓师讨张。12日,张勋兵败,逃入荷兰使馆,为时12天的复辟丑剧结束。

张勋复辟

清废帝溥仪复辟事件。清末,张勋为江南提督。1913年曾参加镇压二次革命。1916年袁世凯称帝后,他密谋复辟。1917年5月,黎元洪和段祺瑞在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问题上发生矛盾,黎召张勋入京调解。张勋乘机率3000辫子军于6月14日入京,6月30日入清宫,7月1日拥12岁的溥仪登基,遭到全国声讨。7月3日段祺瑞组织讨逆军。7月12日,张勋逃入荷兰大使馆,溥仪第2次宣布退位,复辟丑剧只持续了12天。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0:3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