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孝祥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张孝祥1132—1169Zhang Xiaoxiang

宋代词人。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第一。曾任中书舍人、建康留守等职,积极支持张浚北伐。后出任广西、湖南、湖北等地地方官。因病致仕。张孝祥的词以表现爱国精神、鼓吹抗敌的作品最为传唱。绍兴末年,他写作了《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对南宋政权二十年恪守和议、不修边备的状况表示极大愤慨,为主战人士发动北伐做了先声,当时曾广为传唱。他还有些词继承苏轼词清旷超远的意境,抒写自己的高洁胸怀,如《念奴娇·过洞庭》。此外也有一些描写自己爱情经历、风格缠绵的作品,如《念奴娇·离思》等。他的诗文在当时也颇受推赏,被认为可以追步苏轼。但他因去世过早,阅历不足,影响了文学成就的进一步发展。有《于湖居士文集》。

张孝祥1132~1170

南宋词人。字安国,号于湖居士,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绍兴进士。曾做过荆南、湖南安抚使。
张孝祥文思敏捷,早有才名。他的诗文在当时广为流传,并得到过很高的评价。
他的词现存220余首,北宋末年词多清丽婉约,南渡后转为慷慨悲凉,多写社会现实,抒发爱国情怀,这部分作品的成就最突出。他的代表作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念奴娇》(洞庭青草)等,反映了中原父老切盼恢复的心情,指斥南宋王朝屈辱求和的可耻行径,抒发了仁人志士报国无路的悲愤。词中写道:“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音节急促,激情奔放,感人至深。
张孝祥是南宋前期影响较大、成就较高的词人,他的词上承苏轼,有豪放之风,又为后来辛弃疾的爱国词派开辟了道路,在词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今传《于湖居士文集》40卷、《于湖词》3卷。

张孝祥1132—1170

南宋词人。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属安徽和县)人。绍兴进士,历官中书舍人、广南西路安抚使、荆湖北路安抚使,进显谟阁直学士致仕。其词风格豪放,雄峻爽朗,内容颇及抗战,以《六州歌头》最为有名。有《于湖集》四十卷、《于湖词》一卷。

张孝祥1132—1170

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甲戌科状元。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人,字安国,学者称为于湖先生。读书过目不忘,下笔顷刻数千言。廷对,考官已定秦桧之孙秦埙第一,孝祥次之。高宗读埙策皆桧语,于是擢孝祥第一。初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二十五年,召为秘书省正字,累迁尚书礼部员外郎、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因出自汤思退之门,被劾,罢为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不久,知抚州。隆兴元年(1163),复集英殿修撰、知平江府,剖决繁剧,庭无滞讼,多有政绩。因张浚推荐,入朝。因赞同北伐,反对议和而被罢职。后复出知静江府兼广西南路经略安抚使,治有声绩,复以言者罢。又起知潭州。徙知荆南、荆湖北路安抚使,兴修水利,筑寸金堤,自此荆州无水患;置万盈仓,以储诸漕之运。乾道五年(1169),病退居芜湖。文章过人,尤工翰墨,诗学杜甫,字学颜真卿,词似苏轼,有名于世。著有《于湖集》、《于湖词》。

张孝祥

张孝祥1132~1169

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张祁子。两岁时金兵犯和州,避居芜湖升仙桥。少年读书过目不忘,下笔顷刻千言。16岁领乡书再举冠里。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廷试第一,居秦桧之孙秦埙之上,因父被秦桧陷害罢官下狱而受株连,秦桧死,始任秘书省正字,历官校书郎、尚书礼部员外郎、起居舍人、抚州知州。隆兴元年(1163)升集英殿修撰兼平江知府。后任中书舍人,直学院兼都察府参赞军事领建康留守。极力赞助张浚的北伐计划,被免职。三年,复职,继任静江府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潭州知府、荆南荆湖北路安抚使。曾筑寸金堤,拦荆江洪水,消除水患。乾道五年(1469)请归休祭祠获准,进显谟阁致仕。后因病在芜湖去世,葬于南京。其词作极力追踪苏轼,风格豪放,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内容,与张元干同为南宋初期词坛双璧。著有《于湖集》、《于湖词》。

张孝祥1132—1169

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和县人。南宋著名词人。十岁时,金兵南侵,曾随父渡江居芜湖,十八岁居建康。绍兴二十四年(1154),廷试擢进士第一,为秘书省正字,历任校书郎兼国史实录院校勘、宣教郎、秘书郎、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集英殿修撰、知州、知府等职。致仕后退居芜湖。张孝祥文思敏捷,早有才名。其词感情洋溢,气势豪迈,直抒胸臆,不事雕琢。继承苏轼词风,慷慨悲歌,抒发爱国热情,孝祥虽以词名,但诗文和书法也皆有成就。著有《于湖居士文集》四十卷、《于湖居士乐府》四卷。

张孝祥1132~1170

南宋词人。字安国,号于湖居士,乌江(今安徽和县)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曾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建康留守等职。因助张浚北伐失败,被劾免职。后任荆南湖北路安抚使等。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词多具爱国思想,如《六州歌头·长淮望断》谴责当局的投降政策,反映中原父老的复国期望,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一腔悲愤。其寄情山水之作,往往流露出悠然超世的情趣,如《念奴娇·过洞庭》等。词作一般都写得豪迈雄丽,境界阔大,情感激昂。他与张元干等人的作品继承了苏轼传统,开启了辛派词风。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4: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