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恨水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204 张恨水1895—1967著名报纸副刊编辑、报刊连载小说作家。原名心远,祖籍安徽潜山,生于江西上饶。1919年开始新闻工作,曾任芜湖《晚江报》总编辑; 北京《益世报》、天津《益世报》、芜湖《工商日报》编辑、记者,北平《世界日报》、《朝报》总编辑;北平《新民报》经理。担任过许多报纸副刊的主编,其中有:北平《世界晚报·夜光》、《世界日报·明珠》、上海《立报·花果山》、重庆《新民报·战鼓》、北平《新民报·北海》等。1936年,独资在南京创办《南京人报》,任社长,从1919年起,编余为报纸撰写连载小说,到1963年,先后在全国各地30多家报纸上发表长篇小说将近百部,成为我国现代最为多产的报刊长篇连载小说作家。小说主要有《啼笑姻缘》、《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八十一梦》等。1959年被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 张恨水1895—1967Zhang Henshui现代通俗小说家。原名张心远。祖籍安徽潜山。1895年4月24日出生于江西。青少年时期主要在江西读私塾。他自幼喜读古典章回小说和传统戏曲作品,对通俗小说创作发生了兴趣。19岁时,因不满包办婚姻离家出走,在江南一带流浪,并开始发表一些文言和白话的章回小说。1919年,他到北京从事新闻工作。先在《益世报》做校对,后在上海《申报》驻京办事处做编辑。后又被邀为《世界晚报》副刊《夜光》的主编。在新闻界工作期间,了解了不少社会情况。 张恨水现代著名作家。生于1895年,卒于1967年。原名张心远,安徽潜山人。1916年,张恨水任《皖江日报》编辑,并开始了他的文学写作生涯。1918年,张恨水来到北平,担任《益世报》编辑。1924年,担任《世界日报》记者兼编辑。1925年以后,张恨水主要从事小说创作,他一生共创作有120多部长篇小说,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作品有:《春明外史》、《金粉世家》、《银汉双星》、《啼笑姻缘》、《夜深沉》、《落霞孤鹜》、《热血之花》、《大江东去》、《纸醉金迷》、《八十一梦》、《五子登科》、《魍魉世界》等等。新中国成立以后,张恨水曾先后担任文化部顾问、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这一时期张恨水改编了历史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孔雀东南飞》等。张恨水一生辛勤笔耕,留下了丰厚的文学作品,尤其是他的言情小说更是家喻户晓,近年来又将他的《啼笑姻缘》等作品搬上电视屏幕,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他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张恨水1895—1967作家。原名张心远,安徽潜山人。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在其50年创作生涯里,发表和出版过长中篇小说120余部。代表作有《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姻缘》、《夜深沉》、《八十一梦》等。其作品多取材于都市市民生活,以章回体形式,讽刺社会现实。在现代中国通俗文学领域内是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章回小说家。 张恨水1895—1967现代小说家。原名张心远。祖籍安徽潜山。出生于江西。自幼喜爱古典章回小说和传统戏曲作品,也受林纾翻译小说影响,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浓厚兴趣。19岁时,离家出走,在上海参加了陈大悲组织的话剧团。1916年任安徽芜湖《皖江日报》编辑,1919年到北京,历任《世界晚报》、《世界日报》编辑、记者。并且发表了大量的章回小说,其中著名的有《春明外史》,以从事新闻的耳闻目睹,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个横断面,对社会的腐朽进行揭露。其后又有代表作《金粉世家》和《啼笑姻缘》,很适合于普遍市民阶层读者的阅读兴趣。因此,曾风行一时。《金粉世家》描写的是北伐前北京金姓内阁总理的繁华绮丽的大家族的兴衰史。《啼笑姻缘》的内容是以主人公樊家树为中心的多角恋爱故事。他的小说通俗流畅、文字浅显,既情节曲折,又描写生动,读者面非常广泛。1936年在南京任《南京人报》社长。抗战开始后前往重庆,1938年任《新民报》编辑。抗战期间写有《鼓角声中》、《虎贲中郎》等小说。他在努力从事“国难小说”创作的同时,致力于社会讽刺小说的创作,《八十一梦》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作品以梦幻的手法讽刺了国民党贪官污吏以及大后方官绅的纸醉金迷的颓败生活。又有《五子登科》,揭露了国民党接收大员不择手段搜刮“金子、房子、女子、车子和条子”的行径。其它还有《魍魉世界》、《满江红》等。其时,他还被推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理事。抗战胜利后,任北平《新民报》总经理兼编副刊《北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文化部顾问和中央文史馆馆员,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理事,并继续文学创作,改编了许多民间故事和古典名著。一生创作的小说达百部。 张恨水1895~1967原名心远,笔名恨水。潜山县岭头乡人,生于江西广信。1910年入南昌大同小学堂,次年考进南昌甲种农业学校。1913年考入蒙藏垦殖学校,开始试写小说。后学校解散,回到潜山。1918年经朋友荐任芜湖《皖江报》总编,给《皖江报》写长篇连载章回体小说《皖江潮》。 “五四”时到北京,任《益世报》编辑。1924年主编《世界晚报》副刊“夜光”,并为该报撰写长篇连载小说《春明外史》,同时给《益世报》、《晨报》写小说《京尘幻影录》、《天上人间》。1925年开始写《金粉世家》,在《世界日报》上连载,名声鹊起。1929年开始为上海《新闻报》撰写《啼笑姻缘》,轰动一时。“九一八”事变后,写作《热血之花》、《东北四连长》等抗战小说。1935年任上海《立报》副刊《花果山》编辑。次年与张友鸾创办《南京人报》,任社长兼编副刊《南华经》,为该报写《鼓角声中》和《中原豪侠传》。同时为上海《新闻报》写《夜深沉》,为《申报》写《换巢鸾凤》,为《晶报》写《锦片前程》等。南京沦陷后到重庆,在《新民报》编副刊《最后关头》,并为《上下古今谈》专栏写散文。抗战期间,写作近30部小说,其中以《八十一梦》为代表。1946年春回北平,任《新民报》北平版经理,兼编《北海》副刊。1947年写《五子登科》。至1950年共写中长篇小说14部,先后在北平和上海报纸上连载。1950年后被聘为文化部顾问。1959年任中央文史馆馆员。根据民间传说改写小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秋江》、《孔雀东南飞》等,还应中国新闻社之约写了《重起绿波》、《男女平等》、《凤求凰》等小说。后因病在北京去世。 张恨水1895—1967原名心远。潜山县人。1919年任芜湖《皖江日报》编辑,不久去北京,先后担任《益世报》、《世界晚报》、《世界日报》副刊编辑,并写有《春明外史》、《金粉世家》等多种小说。1929年因发表长篇小说《啼笑姻缘》而闻名于世。抗日战争爆发后,离家入川参加《新民报》工作,创作了一些现实主义作品,如《魍魉世界》、《八十一梦》、《五子登科》等。1949年后,被聘为文化部顾问,写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历史题材的小说和游记。1959年病重辍笔后,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一生创作了120多部中长篇小说,写了大量散文、诗词和其他形式的作品。1967年病逝于北京。 张恨水张恨水 (1895—1967),中国文学家。原名张必远。安徽潜山人。1919年到北京从事新闻工作,1924年任 《世界日报》记者。1935年办 《南京人报》。抗战爆发后,到重庆加入 《新民报》,抗战结束后,任北平 《新民报》 总经理兼编副刊 《北海》。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言情小说 《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姻缘》、《巷战之夜》 和 《八十一梦》 等,从事创作近50年,计有中长篇小说近100余部,杂文近500篇,还有大量诗词。建国后,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了 《张恨水选集》 (6册)。 张恨水1895~1967现代小说家。原名张心远。生于江西广信县一小官吏家庭。青少年时期受鸳鸯蝴蝶派影响,1913年开始写作章回体小说。代表作《金粉世家》(1926)和《啼笑因缘》(1929),分别描写北京豪门权贵的腐败堕落和知识分子与平民少女的多角恋爱故事,在市民阶层颇多读者。“九一八”事变后开始摆脱鸳鸯蝴蝶派影响,作品的思想性明显增强,创作了又一代表作《八十一梦》(1939),以梦的形式和辛辣的讽刺笔调抨击了国民党政权的黑暗、腐败。解放后仍有作品问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