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旭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张旭唐代书法家。字伯高。苏州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初仕常熟尉。后任左率府长史,世称“张长史”。善书,精通楷法,以*草书最有名。《新唐书》本传说他“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世呼张颠”。“旭自言,始见公主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意。观倡公孙舞《剑器》,得其神”。*李白诗歌、张旭草书、斐倪剑舞,时称“三绝”。*颜真卿传其法。韩愈《送高闲上人序》曰:“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 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唐韦续《墨薮》列其大、小草、正书于上上品。存世书迹有正书*《郎官石记序》,草书*《肚痛帖》、*《古诗四帖》、*《千字文》等 383 张旭生卒年代不详。字伯高。唐代书法家。吴郡(今苏州)人。官金吾长史。楷法精深,尤擅草书。其草书源于张芝大草,字势回旋、跌宕,如龙腾凤翥,纵逸豪放,谓之“狂草”。然用笔圆转相通,点画用笔契合法度,狂而不怪,放而不诞。南宋陈思 《书小史》载:“自言我见公主、担夫争道而得意,又观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有“草圣”之誉。其狂草与李白诗、裴旻舞剑,时称“三绝”。旭生性嗜酒,往往大醉后呼叫狂走,然后落笔,人称“张颠”。怀素为继承并发展者,故有“颠张醉素”之称。颜真卿曾向其请教笔法。对后世影响巨大。草书《古诗四帖》墨迹传出其手,有楷书刻本《郎官石柱记》。 张旭生卒年不详,字伯高,苏州人。官金吾长史,人称 “张长史”。能诗,长于七绝,工书,精通楷法,草书驰名天下。他的草书与李白的诗歌、裴旻舞剑,被誉为 “天下三绝”。杜甫 《饮中八仙歌》赞道: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唐·吕总《续书评》说:“张旭草书,立性颠逸,超绝今古。”他的代表作品《古诗四帖》,笔势飞动奔放,连绵环绕,奇逸壮伟,具有盛唐的时代精神。 张旭唐诗人、书法家。字伯高。吴(今江苏苏州)人。其诗仅存六首写景绝句,境界幽深,构思婉曲。《山中留客》、《桃花溪》为其代表作。参见“艺术”中的“张旭”。 张旭唐朝书法家。字伯高,唐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官金吾长史,因称“张长史”。草书最为知名。逸势奇状,连绵回绕,自创新的风格。相传往往在大醉后呼喊狂走乃落笔,世人谓之“张颠”。存世书迹有楷书《郎官石记》,草书《肚痈帖》及传世墨迹《古诗四帖》。参见“文学”中的“张旭”。 张旭元至正十五年(1355)随朱元璋渡江,屡立战功,晋升百户,后又以功升衡州卫指挥佥事。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告老还乡,子孙世袭指挥佥事。 张旭张旭 (?—?),唐代书法家,字伯高,吴郡 (今江苏苏州) 人。官至金吾长史,世称 “张长史”。 张旭张旭(?—?),唐代书法家,字伯高,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官至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 张旭唐代书法家。生卒年不详。吴郡吴(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一作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人。曾官至左率府长史,世称“张长史”。他能诗善书,楷法精深,尤擅狂草。其性格狂放不羁,生性嗜酒,往往大醉后呼喊狂走,挥笔写草,连绵回绕,体态奇峭,变化莫测,时人称之为“张颠”,与唐代另一狂草书派的代表人物怀素,并称为“颠张醉素”。他自言见公主与担夫争道而得悟笔法之意,又观公孙氏舞剑器得悟用笔之神。其草书在王羲之之后又创出了一种新风格。唐文宗李昂将张旭的草书、裴旻的舞剑和李白的诗歌并称三绝。张旭传世作品有:《肚痛帖》,真迹不传,为单刻帖,草书6行30字;《古诗四帖》,纸本墨迹,宽29.1cm,长195.2cm,草书40行188字;《郎官石柱记》,楷书,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建,原石已佚。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