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治中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150 张治中1890—1969

军事家,爱国将领,原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安徽巢县人,字文白。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曾在粤、滇、桂、川等军中任职。1922年秋,入国共两党合办的上海大学学习。1924年12月,到黄埔军校工作,与周恩来等交往密切。1929年5月至1937年4月,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主持校务。此间,先后率部参加蒋介石对冯玉祥、阎锡山、蔡廷锴等军作战,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因淞沪抗战中重创日军,获“青天白日”勋章。在十年内战时期,从未直接参加反共内战。1935年4月被任为陆军中将,1936年9月,被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西安事变发生时,力主和平解决。抗战初期任京沪警备司令长官,第9集团军总司令,指挥前期淞沪会战,鏖战40昼夜大败日军。因与蒋介石在军事指挥上发生冲突,遂辞职。1937年11月,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兼省保安司令。长沙大火后,被革职留任。1940年,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长。皖南事变发生后,向蒋介石上万言书,仍主张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后多次参加国共谈判,认为中共所提条款,应予接受,但为蒋拒绝。1945年,重庆谈判时,亲赴延安接送毛泽东并参加了谈判及《双十协定》的签字。同月13日,被派赴新疆处理“伊宁事件”,再上万字书与蒋介石,力主用政治方式解决中共问题。1946年3月,任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主席,妥善处理了“伊宁事件”,为完成周恩来的嘱托,全部释放了在押的131名共产党干部及家属并护送回延安。1947年5月,专任西北行辕主任、西北军政长官。1949年3月,任国民党政府和平商谈代表团首席代表,赴北平与中共代表团和谈,当双方通过的《国内和平协定》被国民党政府拒绝后,接受周恩来的恳劝,留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促成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9月,获一级解放勋章。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民革中央副主席及和平解放台湾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对祖国的统一及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69年4月6日在北京病逝。

张治中1890—1969Zhang Zhizhong

安徽巢县人。字文白。保定军校毕业。1917年到广州追随孙中山,先后在粤军、桂军、川军中任职。1918年随粤军参加援闽之役。后拥护国共合作,参加黄埔军校工作,并在军校任职。1926年参加北伐,任总司令部副官处处长。后任武汉陆军军官学校分校教育长兼学兵团团长。1927年“四· 一二”政变后赴欧美考察。1928年回国后,历任国民党军委会军政厅厅长、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军长、第四路军总指挥。1932年参加“一·二八”上海抗战。1933年12月参加镇压福建事变。抗战期间,任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参加上海“八·一三”抗战。后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国民党军委会政治部部长兼三青团干事会书记长。抗战胜利后,参加国共重庆谈判。1946年1月为国民党、共产党、美国政府三方组成的最高军事三人小组的国民党方面代表。后调任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政府主席。1949年4月1日,作为国民党政府和谈代表团首席代表到北平与中共谈判。《国内和平协定》被南京政府拒绝后,留居北平。9月,出席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1969年4月6日在北京病逝。著有《张治中回忆录》。

张治中1890—1969

字文白,安徽巢县人。曾任国民党第5军军长、湖南省政府主席、三民主义青年团书记长、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政府主席。1945年国共谈判,任国民党代表团代表,1946年参加军事调处,为国民党代表,主张和平解决国内问题。1949年任国民党和平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和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进行谈判,旋即脱离国民党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西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参见“军事”中的“张治中”。


张治中

1916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曾任黄埔军校学生总队长、军官团团长。1926年参加北伐。1928年后任国民党第九军军长、第九集团军总司令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1949年任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在国民党政府拒绝双方拟定的国内和平协定后,留任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参见“历史”中的“张治中”。

张治中1890~1969

原名本尧,字文白。早年做过学徒、警察。1912年进入陆军第二预备学校,毕业后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科。毕业分配至安武军倪嗣冲部见习。1917年追随孙中山,历任驻粤滇军连长、营长,驻粤桂军参谋、师参谋长,桂军军校大队长等职。曾参加援闽之役。1924年参加筹建黄埔军校,任军事研究委员会委员,黄埔第二期入伍生团团长、第三期学生总队队长、第四期军官团团长。与周恩来、邓演达等来往密切。1926年7月任北伐军总司令部副官处处长,旋任武汉陆军军官学校分校教育长兼学兵团长。“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因不愿反对共产党,要求辞职。1927年8月出访欧美。1928年回国任国民党政府军委军政厅厅长。旋调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曾任武汉行营主任和教导二师师长,与冯玉祥、阎锡山作战。1932年参加上海“一二八”之役,重创日军。次年任国民党第四路军总指挥,参与围攻福建人民政府。1937年任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兼左翼军总司令,参加上海保卫战。11月调任湖南省主席。次年11月执行蒋介石“焦土抗战”的指示,引起长沙大火,蒋为推卸罪责,将张革职留任。1939年调任军委委员长侍从室第一处主任,次年调任军委政治部部长兼三青团中央干事会书记长。皖南事变后向蒋介石上“万言书”,力陈对共产党问题处理失策。1943年秋在重庆发起倒孔(祥熙)运动,并在国民党六次代表大会上代表三青团提出《改革政治方案》。抗日战争胜利后,与赫尔利到延安迎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又亲自送毛泽东返延安。1946年2月与周恩来、马歇尔组成最高军事三人小组会议,研究整军方案。不久被调任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主席,释放了被盛世才囚禁的131位共产党人。内战爆发后,曾3次到南京,主张以政治方式解决国共争端,未果。1948年底与张群、吴忠信面蒋,请其下野。次年4月作为国民党和平谈判首席代表到北平谈判。6月26日发表对时局声明,号召“毅然决然与中共推诚合作”。同年9月致电陶峙岳、包尔江,促进新疆和平解放。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后任军委委员兼国防研究小组组长、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张治中1890—1969

原名本尧,字文伯。巢县人。1912年入武昌陆军第二军官预备学校。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次年追随孙中山参加护法运动。1924年后,任黄浦军校第三期入伍生总队副、代理总队长、军官团团长。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副官处长、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教育长兼学兵团团长。1928年后,任国民党军委会军政厅厅长、中央陆军学校教育长、武汉行营主任、教导二师师长、第五军军长兼八十七师师长、东征第四路军总指挥。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兼左翼军总司令、湖南省政府主席、蒋介石侍从室主任、军委会政治部长兼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书记长。1942年和1944年两次代表国民党与共产党谈判。抗日战争胜利后往返于重庆、延安之间,参与国共谈判。1946年与周恩来、马歇尔组成最高军事三人小组,主张和平解决国内问题。不久调任西北军政长官兼新疆省主席。1949年任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到北平进行和谈,和平协定被国民党政府拒绝后,毅然留住北京。同年应邀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促成新疆和平解放。1949年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副主席。著有《黄浦颂》、《陕北归来答客问》、《胜利的自觉》、《张治中回忆录》等。

张治中公元1890—1969年

国民党开明进步人士。原名本尧,字文白,安徽巢县人。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担任第五军军长。1937年抗战爆发后,为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参加“八·一三”上海抗战,事后改任湖南省主席。1945年,代表国民党中央政府赴新疆与三区革命政府代表谈判,建立新疆省联合政府,以西北行辕主任身份,兼任新疆省主席。提出“和平、民主、统一、团结”的口号;改善与苏联的外交关系;释放被囚禁的中共党员,将他们送回延安;释放狱中的民主进步人士。1947年5月辞职离新。次年担任国民党政府首席谈判代表,前往北平(今北京市)与中共代表团谈判。和谈破裂后留于北平,参加革命,致电敦促新疆省警备总司令陶峙岳、省主席包尔汉宣告和平起义。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著有《张治中回忆录》,是研究新疆现代史的重要资料。

张治中1890—1969

安徽巢县人。国民党员。曾参加辛亥革命、北伐战争等。历任国民革命军军长、集团军总司令、湖南省主席、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等职。1945年代表国民党中央政府与三区代表谈判,签署了“十一项和平条款”。省联合政府成立后,兼任省主席。提出“和平、民主、统一、团结”的施政纲领,改善与苏联的睦邻关系,释放狱中全体中共党员并送回延安,释放狱中各族进步人士。1947年5月辞去兼职后离新。1949年4月国共和谈破裂留住北平。9月致电敦促新疆军政领导陶峙岳、包尔汉及早起义。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著有《张治中回忆录》。

张治中1890~1969

原名本尧,字文伯。安徽巢县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1932年任第五军军长。1937年任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参加淞沪抗战。同年11月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在革新政治、安定后方、组织民众、准备抗战上做了大量工作。1938年执行蒋介石“焦土抗日”指示,酿成“文夕大火”。长沙古城,尽付一炬,受革职留任处分。1939年离湘。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4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