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溥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张溥1602—1641Zhang Pu

明末文学家。字天如,号西铭,太仓(今江苏太仓县)人。崇祯四年中进士,后改庶吉士。后以葬亲乞归,不再出仕。曾和同里张采组织复社,自称继承东林,敢于评议时政,影响甚广,为权贵所恶。
在文学上,他维护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主张,但与他们单纯追求形式、模拟古人并不相同。他针对明末文坛上空疏不实的时弊,提出“复兴古学,务为有用”的主张,要求学古为现实服务,强调“居今之世”,必须“为今之言”。张溥的散文成就比较突出,《明史》本传说他“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他的散文多能直抒胸臆,明快豪放,风格质朴。如《五人墓碑记》语言明快遒劲,激昂慷慨,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为传诵名篇。
著有《七录斋集》,辑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张溥1602—1641

明末文学家。初字乾度,后改天如,号西铭,太仓(今属江苏)人。崇祯进士,授庶吉士。与同邑张采齐名,时称“娄东二张”。于崇祯初组织复社,进行文学与社会、政治活动。散文名重当时,风格质朴,激昂明快。其《五人墓碑记》为传世名篇。有《七录斋集》十五卷。辑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一百一十八卷,各集均有题辞。

张溥


张溥1602—1641

字天如。太仓(今属江苏)人。崇祯四年(1631)中进士。后改庶吉士。与同里张采齐名,号称“娄东二张”。崇祯初,组织复社,兴复古学,进行文学和政治活动,是东林党与阉党斗争的继续。他的散文,风格质朴,文笔明快爽放,慷慨激昂,直抒胸臆,在当时即以文名于世。其代表作品《五人墓碑记》,赞颂苏州市民与阉党斗争,叙议相间,以对比反衬手法叙写,被传诵至今。其创作推崇前、后七子理论,主张复古,反对只描写山水或追求“幽深孤峭”的风格,但又主张“务为有用”,表明他对古人不是亦步亦趋,而是要于现实“有用”。著有《七录斋集》,并辑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张溥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2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