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形而上与形而下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形而上与形而下xingershang yu xingerxia中国古代哲学术语。《周易·系辞》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认为,法则、规律等是无形的,称为形而上;器用之物是有形的,称为形而下。清代学者戴震说:“形谓已成形质,形而上犹曰形以前,形而下犹曰形以后。”(《孟子字义琉证·天道》)以未成形为形而上,已成形为形而下。自《周易·系辞》提出这对概念,逐成为中国哲学家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唐代李鼎祚以形而上为用、为道,形而下为形质、为体、为器。北宋程颐以形而下为气,形而上为道。南宋朱熹说:“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答黄道夫》)形而上与形而下逐渐被哲学家们引申为表述抽象和具体、本质与现象、本源和派生等的范畴。 形而上与形而下中国哲学观念。形而上指无形或未成形之物;形而下指有形或已成形之质。《易传·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唐崔憬、李鼎祚等认为,形而上为用、为道,形而下为质、为器。孔颖达认为形而上为无形之质,形而下为有形之物。南宋朱熹认为,理为形而上者,气为形而下者。明清之际王夫之认为,形而上与形而下不可分离。清代戴震称未成形者为形而上,已成形者为形而下。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