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形而上学自然观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形而上学自然观

16世纪至18世纪形成的以自然界绝对不变为根本观点的自然观。该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主要是搜集材料,主要限于对自然界作分门别类的研究,对既成的自然事物进行分析解剖; 自然科学中占首要地位的是关于地球上物体和天体的力学,它已总结出了系统的理论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在科学预测上也获得了巨大成功。这种状况使人们养成了一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习惯于用凝固的、孤立的和机械力学的观点去看待一切自然现象,导致了一个特殊的总观点的形成,其中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一种见解,认为自然界在它存在的整个时间内始终就是现在这样,太阳系、地球、各个物种等都是万古不变的。认为自然界的各个部门之间、各个物种之间都具有固定不变的界限,彼此之间没有任何统一性,是不能相互过渡的。认为宇宙是一个庞大的机械系统,各种物体甚至动物和人都是某种特别的机器,受统一的力学规律的支配,物体质的差别都可以归结为同质的物质微粒的量的差别,一切运动形式都可以归结为机械的位置移动。形而上学自然观由笛卡尔和牛顿等人确立之后,成为一种科学的时代精神融会于17世纪和18世纪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成为大多数自然科学家科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产生有历史的必然性。当自然科学的发展由搜集材料进入到整理材料的时候,它便成了阻碍自然科学发展的桎梏。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8:09:39